福清新闻网9月22日讯 昨天,随着最后一箱货物平稳地完成装船作业,满载货物的“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运力4890标箱)缓缓驶离福州港江阴港区4#泊位。这一刻,标志着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极地快车道”正式开通,福建港口首次迈入北极航道物流体系,福州港江阴港区也由此确立为华东地区新能源产品出海的核心枢纽。
作为海杰航运2025年度北极航线计划的关键节点,“伊斯坦布尔桥”号此次搭载以新能源锂电池和化工产品为主的货物,将以19天的创纪录时效直达欧洲基本港。按计划,该轮将于10月8日起陆续抵达弗利克斯托、鹿特丹、汉堡等欧洲主要港口,通过直靠快提服务高效响应圣诞旺季备货需求,为中欧圣诞贸易季及欧洲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原料供应提供前所未有的物流解决方案。
福建首条“冰上丝绸之路”中欧北极快航的顺利开通,是我市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保障此次首航,福清边检、海关、海事等口岸部门与码头公司紧密联动,主动对接船舶代理,提前掌握航行计划与航线信息,科学规划集装箱储存场地,更整合多项流程为船舶一次性办结通关手续,通过精准传输舱单信息、高效审批流程,实现“到港即作业、离港零延时”。
据悉,船舶从江阴港区出发后,将取道北极东北航道。与传统航线相比,这条新航线优势显著,相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运输时间快20天以上,航程缩短40%;时效超越铁路,比中欧班列的平均运输时间快1周;较绕行非洲好望角的航线快30天以上。对高时效性货物而言,速度即商机——该航线能有效规避传统海运旺季 “船到港、商机过” 的风险,确保供应链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同时与中欧班列、传统远洋航线形成互补,显著增强跨境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海杰航运选择江阴港区作为福建唯一挂靠港,源于对其服务新能源及危险品货物综合能力的认可。近年来,福州持续发力港航建设,不断完善港区功能配套:建成福建省首个规范化危货集装箱标准堆场,专业面积达1.4万平方米,年处理能力2.8万标箱;成立省内首家海铁联运港站联合调度中心,实现港铁一体化运营。针对此次锂电池货物,港区定制“全链条安全管控方案”,保障每一个“大型充电宝”安全高效装船。
此次首航不仅是单次突破,更是海杰航运“中欧快线”常态化服务的开端。未来,企业将基于北极航线(夏季窗口)与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航线的动态切换,全年提供稳定运输服务。这一模式既发挥北极航道时效优势,又确保运输不间断,尤其契合新能源汽车、大型机械设备等时效敏感产业的出口需求。
福港集箱与海杰航运的合作,为福建企业打开了通往欧洲的“极地捷径”。双方后续将拓展海铁联运网络,让更多内陆制造业企业共享时效红利,助力 “福建制造” 走向全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条新航线更成为中欧经贸往来的全新战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