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省、福州市、福清市三级人大代表点赞福清民生工程

2025-08-28 11:32:03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夏巧鸿

城市的发展脉搏,在民生项目的建设中跳动;民生的幸福图景,在城市品位的提升中绘就。8月21日,福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70余名省、福州市、福清市三级人大代表,以“看现场、走一线、听汇报”的方式,实地感受民生工程如何重塑城市肌理、润泽百姓生活,真切触摸城市发展的强劲脉动与民生温度。

大手笔绘就大发展:民生工程托起城市新品质

初秋午后,阳光依旧热烈,融城滞洪湖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截至目前,该项目湖体开挖已全部完成,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护岸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仍在建设阶段,今年台风季期间,已开挖的湖体就已发挥出显著的调蓄作用,有效缓解了周边区域的内涝压力。

“我曾在深圳生活多年,见证过不少重大市政工程给城市带来的蝶变。深圳的五个湖泊中,有四个都是人工开挖的,而我们福清的这个滞洪湖,建成后同样能极大改善周边环境,在滞洪防涝中发挥重要作用。”福清市人大代表林惠明站在项目现场,感慨地说,“政府投入巨资推进这样的民生工程,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放在了心上。”

福清市人大代表陈文辉也对项目的前瞻性规划给予高度认可。他表示,去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审慎研究、科学论证,作出启动融湖项目的重要决策。“这项工程建成后,不仅能增强珠山溪下游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还能进一步改善城市文化风貌、优化生态宜居品质,同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实现水利功能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共进,是实实在在‘一举多得’的优质民生工程。”

车行至中下游猪母湾段时,夕阳的余晖恰好洒向河面,为粼粼波光镀上一层暖金。曾经淤塞的河道如今舒展身姿,清波荡漾间尽显生机;岸畔的步道蜿蜒如绸带,串联起两岸的绿意与景致。代表们沿着河岸漫步,微风拂面,裹挟着江水的湿润气息,清新的空气让人倍感心旷神怡。

作为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的重要成果,占地15万平方米的猪母湾湿地公园,是福清市重点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地处东部新城核心区。公园依托自然湿地地貌科学建设,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与水体自净能力,成为白鹭等鸟类栖息的“天然家园”,更兼顾了公共服务功能——园内贯通的慢行步道,满足市民亲水观景与休闲健身需求;配套的夜景照明点亮了夜晚的公园,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引入的咖啡馆等非标商业业态,更实现了生态价值与公共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

东部新城,是福清践行“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近年来,随着路网、学校、商业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猪母湾沿线公园与夜景灯光工程陆续落成,加之烟火秀、无人机表演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区域人气持续集聚,一幅宜居宜业的新城图景正加速铺展。

“福清的未来在东部,安居置业的新选择也在东部。”省人大代表林荣对福清的发展充满信心,“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好,一定会有更多乡亲愿意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共同见证、参与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携手绘就更宏伟的蓝图。”

“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要用百年尺度来衡量,绝不能只局限于当下的视野。”在听取滞洪湖项目负责人关于建设理念与功能的详细讲解后,福州市人大代表王剑深有感触。他认为,城市规划必须具备超前意识,要着眼更远的未来,而非仅以当前眼光评判——尤其对福清这样的人口大县、经济大县而言,前瞻性规划更是至关重要。

真满意传递真认可:民生温度凝聚发展新动力

此次视察中,代表们不仅看到了民生项目的“外在形态”,更深入触摸到了民生改善的“内在内核”,真切听见了城市发展的“强劲心跳”。融城滞洪湖的“蓄洪之美”、龙江猪母湾段的“治水之智”,共同诠释着一个道理:民生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格局的“画笔”,是完善城市功能的“经络”,更是捂热百姓生活的“掌心”。 

一路走来,代表们的由衷赞叹与肯定之声不绝于耳。

“面对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内涝治理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福州市人大代表陈金玉表示,在福清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系统性推进排水防涝、污水处理、管网升级等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应对风险的韧性,更实现了土地增值与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来公园,不仅停车不方便,照明也暗;现在不一样了,充电桩装起来了,非标商业、太空舱也引进来了,整个公园的面貌完全变了!”福州市人大代表游雄峰亲眼见证了龙江沿岸公园的迭代变迁,他坦言,福清市委、市政府在民生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这笔钱投得好、做得对——公园‘活’了起来,新业态的融入不仅方便了群众,更激活了周边商业和地块价值,实现了民生与发展的双赢。”

谈起福清的城市发展,福清市人大代表王长勇满脸笑容、如数家珍:“现在全市已经建成了100多个公园,从最初单纯的绿地1.0时代,到注重功能实用的2.0阶段,再到如今融合经济价值的公园经济3.0版本,每一步都推动着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

事实上,在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的征程中,福清的举措远不止于此。近年来,福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推动了一大批基础性、关键性民生工程——从东部新城建设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利桥片区改造到石竹山片区开发,从城市道路“白改黑”到融城滞洪湖建设,从儿童公园、虎溪公园、九亩底公园、苍霞湖公园等公共空间打造,到内河治理、防洪排涝、道路交通优化……每一项工程背后,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为补齐城市短板,让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便捷。

如今,“一江四溪”的水系大动脉持续疏通,碧水清波成为福清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9%,118个公园绿地遍布城乡;非标建筑与夜景亮化的有机融入,更打造出“山、水、城”融合的夜游品牌,让“百园之城”的名片愈发鲜亮,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满足感实实在在地“涨”了起来。

“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宋桥上,看龙江碧波荡漾;后来水体受到污染,大家都特别痛心。”福州市人大代表林海燕回忆道,“面对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果断出手,大力推进龙江全流域系统治理,从河道重塑、生态修复到智慧水利建设,构建起涵盖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七大体系,终于让母亲河重焕生机。这一切,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持续投入,我必须为这样的担当和作为点个大赞!”

人大代表的步履,穿梭在福清的山水与新城之间;他们的认同与赞许,既是对当前城市治理成效的高度肯定,更是对福清市委、市政府发展魄力与长远眼光的由衷认可。未来,这份来自一线的声音,将继续转化为推动城市向前的不竭动力——福清将以更具温度的民生项目、更富远见的系统谋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定信心,书写更加可期的未来。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