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共有29家企业和6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闽企用创意告诉世界:这就是中国!
作为开放前沿、“海滨邹鲁”,福建是文化贸易的重要枢纽。日前,商务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福建共有29家企业和6个项目入选。在上榜企业中,有的依托“中国原创+中国制造”,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有的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本土化运营为支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内容……记者在走访中深切感受到,闽企在海外市场的文化自信,正源于对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对前沿科技的不懈追求。
立体书《这就是中国》 尤方明 摄
中华文化“跳”出纸面
在数智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作为文化贸易的传统支柱,图书行业如何实现跨语境的价值传递?福州青葫芦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葫芦”)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以科学分级的教育理念促进交流互鉴,借科技赋能的创意设计激发情感共鸣。
青葫芦真正将目光瞄向海外,是在2023年。彼时的他们已在自有版权、自营渠道、自研信息系统三大板块上有了成熟布局,实现年营收超16亿码洋,具备了向海外市场进军的基础。而推动破冰的,则是一次国际书展上的对话。
“当时一些海外书商抛出了需求:市面上流行的中文学习教材内容相对枯燥,且理解难度参差不齐,正所谓‘能看懂的文字太无聊,有意思的文字看不懂’,是否有能将识字能力与阅读水平统一起来的读物?”青葫芦海外负责人陈垚回忆称。
陈垚很快联想到了青葫芦基于国内早教市场需求孵化的分级阅读品牌“小羊上山”。分级阅读,就是对“多大词汇储备量看什么样的书”的回应。翻开“小羊上山”第1级第1册,只掌握14个汉字的孩子就能通过图文对比了解花草、大山、地球与太阳的大小关系;而后每一层级增加60至80个新字,题材也从生活情景、经典童话步步进阶至科普知识、传统习俗等内容,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实现从“会认字”到“能阅读”再到“开始思考”的跨越。
“这完全可以作为海外儿童学习中文的第一本教材!”与会书商对这一科学分级与趣味文化相结合的理念频频点头。很快,“小羊上山”获得了更高层面的认可。2023年4月,“小羊上山”被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作为教材,赠送给新西兰当地华文学校;同年9月,福建省政府代表团将该读物赠予菲律宾宿务省华文学校。目前,一些海外师范院校也将其纳入汉语教学体系,供当地大学生学习使用。
教育领域的突破,让青葫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让先前并不了解中华文化的海外友人接纳国产图书,通识内容与创意表达是打破文化隔阂的关键。而发端于国外,令平面内容“活”起来的立体书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载体。
翻开扉页,故宫飞阁流丹的壮美巍峨跃然纸上;执笔点读,纵跨千年的丝路驼铃再度回响……“这本书的设计水准堪称艺术级。”在“2025哈佛中国行”交流互鉴活动举行期间,德国留学生Liudmyla Kurnosikova对立体书《这就是中国》发出由衷赞叹,“书中设置的各种精巧机关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容易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这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媒介。”
当然,要实现惊艳效果并非易事。以青葫芦今年5月发布的四大名著立体书为例,在《西游记》“猴王出世”场景中,读者轻轻抽拉机关,只用0.3秒就能见证灵石炸裂到金猴腾空的过程。“但在这0.3秒背后,是主创团队近4个月的心血。我们不仅要对原著精髓融入本土化诠释和多语种解读;还要将航空级轻量化透明胶片与传统榫卯结构、微雕工艺相结合,才能让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真正‘跳’出纸面。”陈垚介绍道。
让青葫芦立体书站稳国际市场的,还有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通过规模化智造与数据化运营,青葫芦已将整体生产成本降低45%,库存周转率提升2倍,从而使颇具性价比的立体书走俏海外。截至目前,青葫芦年均自有版权输出海外30万册,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贸易的本质是版权价值链的跨国延伸。放眼未来,我们也期待与更广泛维度的设计师开展合作,让中国IP从‘被看见’升级为‘被共创’,力图实现‘中国故事,世界叙事’的文化贸易新范式。”陈垚说。
在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上,外籍嘉宾体验《丝绸之路》立体书6语种点读功能。(受访者供图)
游戏的“骨架”“皮囊”“灵魂”
当前,网游、网剧、网文已成为文化出海的“新三样”。今年4月印发的《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发展游戏出海业务,拓展应用场景,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
作为数智时代的原生业态,游戏行业天然具备拥抱前沿科技的基因。而当这一行业肩负起文化出海的重任,如何让游戏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解码器,则成为从业者思考的课题。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厦门自贸片区已汇聚了一批游戏行业的有生力量,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加”)当属其中翘楚。
起步于2011年的梦加在成立之初就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其研发的《盗梦英雄》《Game of Sultans》《Game of Khans》《Game of Vampires》等游戏产品累计发行20多个语言版本,下载量超1亿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俄罗斯累计注册用户达1700万人,占当地移动游戏用户的1/3。
在公司公共事务总监谭玉坤看来,游戏出海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创新。“对一款游戏而言,代码是骨架,支撑产品功能与正常运营;美术是皮囊,契合用户审美的设计风格才能让产品更具吸引力;而游戏中植入的文化则是灵魂,决定了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
在构建“骨架”和“皮囊”方面,数智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22年起,梦加便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技术布局,并在2023年实行内部揭榜挂帅制的技术奖励活动,目前已在项目研发领域成熟应用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可灵等工具模型,构建起覆盖文本、图像、视频的多模态智能创作体系。“过往从文本创意构思到实际游戏场景呈现至少需要花费一周时间,如今在几分钟内就能精准还原设计意图。”谭玉坤说。
而在文化植入维度,有别于传统中国风游戏,梦加旗下的几款王牌产品大多按照海外文化的叙事逻辑展开,如《Game of Sultans》就是基于奥斯曼帝国历史创作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梦加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
谭玉坤介绍,最直接的方式是利用中华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加入“彩蛋”,如中秋节就推出赏月、吃月饼、饮茶等主题活动,附带传统习俗讲解,对参与玩家给予额外数值激励,引导海外游戏用户探寻“彩蛋”背后的故事;此外,在中东、中亚等市场,女性游戏用户居多,便在历史养成类游戏中上线女性名人形象。
哈萨克斯坦姑娘塔米是首批试水《Game of Sultans》的玩家。她说,是游戏角色身上纹饰精美的中国传统服装最先抓住了她的眼球,深入探寻后才发现,原来多彩华服早在千百年前就沿古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这也驱使她不远千里来到北京,登长城、览名胜,亲身感受华夏文明的璀璨辉煌。
“游戏行业需要的文化创新应当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式的,既要深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尊重目标市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企业已论证的成功商业模型之下进行微创新。”谭玉坤说。
2024年,《黑神话:悟空》的全球走红给予国产游戏行业极大振奋,梦加也坚定看好网游出海的广阔前景,他们将深耕优势资源、发力成熟市场、开拓新兴区域,致力于用中国游戏讲好世界故事。(记者 尤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