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清龙江一级支流,太城溪发源于五子岩西麓,全长20.12公里,流经镜洋镇、宏路街道等地后注入龙江。其中,镜洋段位于太城溪中上游,河道长约10公里,因流经多个村庄且下游地势低平,历史上曾是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近年来,镜洋镇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河道治理、生态保护及全域治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长效治水机制
镜洋镇严格落实镇、村两级河长制,通过“河长日”巡河、“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镇总河长多次带队实地调研,强调以“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为原则,强化河道生态管护措施。今年以来,镇、村两级河长累计巡河3783人次(镇级106次、村级3677次),实现河道巡查全覆盖。此外,该镇还创新联动机制,与上下游镇街、驻地部队协同治理,形成跨区域、多部门协作的治水合力。
专项行动精准发力
针对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镜洋镇部署“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太城溪、淘江等重点流域,开展专项巡查451人次,累计完成7处“四乱”问题整治。同时,依托河长制交办单制度,建立问题清单闭环管理机制,今年上半年,共整改市级交办以及无人机巡查发现的河道垃圾等问题164处,并完成水利部遥感图斑销号47处,实现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保护流域生态安全
目前,太城溪镜洋段河道护坡及防洪堤建设已全面达标,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通过护岸加固、隐患整改等工程,辖区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镜洋镇河长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深化“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全力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流域人居环境,为福清全域治水贡献镜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