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洋镇,素有福清“北大门”之称。这里不仅拥有福清“最美的秋天”,还是福清北翼的“工业重镇”,更是闻名海内外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宗鹤拳的发源地。近年来,镜洋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重塑“工业重镇”,打造“山水镜洋”。
“今年,镜洋镇将抓住奇瑞汽车项目落户闽侯青口镇,以及镇工业纳入融侨开发区托管的两大历史机遇,对传统工业提质增效,对闲置厂房‘腾笼换鸟’,引进新的优质生产力,推动丰树物流园、天香制造园、光阳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引进均和云谷、岁金智谷、万福等汽车配件产业园,分享奇瑞汽车产业链,开启镜洋‘工业重镇’发展新篇章。”新年伊始,镜洋镇党委书记何育航信心满满地说。
走进位于镜洋镇的光阳蛋品加工产业园,一幢幢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光阳蛋品加工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已于日前完工,目前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5年6月投产。
光阳蛋品加工产业园占地64.3亩,建筑面积89456平方米,总投资约3.6亿元,将打造集数字化、绿色低碳、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全国蛋品标准化示范厂,为蛋品行业树立新标杆。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蛋品能力可达10亿枚,预计产值可突破15亿元。“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推动我市蛋品加工产业升级,为福清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何育航说。
光阳蛋品加工产业园项目是镜洋镇围绕“项目攻坚突破年”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推动项目建设、投产达效跑出“加速度”的生动缩影。
镜洋镇还紧抓融入融侨开发区的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园区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该镇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先后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空置厂房超1500亩,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招商项目完成14个,台资合同完成5个,合计投资总额达41.34亿。2025年,镜洋镇将进一步完善能源供应、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吸引力与竞争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升级多措并举,为重塑“工业重镇”注入新活力。依托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则为打造“山水镜洋”开辟了新赛道。
镜洋镇内有着众多风景名胜,石竹山风景区、大化山、仙井岩、向高书屋、文昌阁、墓亭水库等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春天骑行石竹环湖路三福绿道、夏天夜宿户外露营地、秋天赏大化山枫叶、冬天探秘三福郊野公园……如今的镜洋逐渐展现出独有的山水文化魅力。
“镜洋镇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继续依托石竹山景区和三福郊野公园,深入挖掘自身文旅资源,打造南、东、北三大片区的特色文旅路线。”何育航表示,南部片区将依托石竹山风景区,打造以“观光+体验”为主题的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区,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推动片区生态文旅配套建设,丰富完善旅游业态。东部片区将积极推动三福郊野公园(镜洋段)建设工作,串联仙井岩、古驿道、山水美景等资源,打通与福清主城区紧密相连的文旅第二通道。北部片区将融合大化山、宗鹤拳、淘江、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人文、自然资源,打造独具镜洋特色的文旅新坐标。
在镜洋镇2025年的发展规划中,一项项民生工程,成为富民强镇的有力举措。
曾经的镜洋镇梨洋村,因违规养殖,影响村庄环境。如今,该村已焕然一新,成为村民的“幸福角落”。沿着生态步道走进公园,只见绿树成荫、随风摇曳的花草散发阵阵清香。
从“脏乱差”到“净绿美”,梨洋村小公园的改造是镜洋镇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也是镜洋镇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的真实写照。
从村庄亮化、饮水安全到养老设施建设,镜洋镇全方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2024年,推进村庄“亮化”工程,全面扫除黑点和盲点,17个村主干道和两条国道路灯覆盖率达到100%,实现镇域监控设施全覆盖;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镇17个村供水管网改造,累计完成新建供水管网总长度约266km,涉及用水群众7485户,让群众用上放心水、喝上安全水;推进养老无忧工程,在完善全镇17个幸福院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镜洋镇敬老院建设,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优质康养设施。
何育航表示,今年,镜洋镇将实施福厦路国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工程,提升城市“北大门”的整体形象;结合省库区办“润泽库区,造福移民”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提升相关村的产业和群众收入;持续推进道路提升改造以及太城溪、淘江综合整治等项目,推动乡村人居环境从“一村美”向“村村美”拓展,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