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干部沉一线 治愈156个“顽疾”
攻坚行动中,福清实行“大兵团”作战
林发忠(左二)给征迁户解答相关政策。
为幸福而奋斗 贯彻十九大·福州精气神
东门河改造、打通45条断头路、九亩底片区改造……“攻坚2017”行动中,福清实行“大兵团”作战,1064名干部下沉一线抓征迁、促工作,156个拖延2年以上的历史遗留项目得到解决。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背后的故事。
新手“庖丁解牛”群众竖起大拇指
九亩底片区是福清低洼地,位于虎溪和龙江的交汇处,每逢大雨就会被淹,20多年来当地群众期盼改造。
“虽然很多人都盼着尽早征迁,但是因为诉求不同,工作反而不易开展。”说起在九亩底的经历,当时还是征迁新手的何裕亮仍然记忆犹新。作为下沉到一线工作中的一员,他连续参加了四期重点项目征迁工作。
在九亩底的征迁工作中,何裕亮主要负责房屋的测算。他说,征迁补偿是按照房屋年限而定,征迁户和征迁工作人员在房屋年限的认定上常常存在争议。虽然手上握着一把“大尺子”,但测算时要做到细心、耐心,不能让国家利益受损,更不能让群众吃亏,为此,他常常要“庖丁解牛”。
同样都是测算员,翁永建和何裕亮常常在一栋房屋的建筑年限上争得面红耳赤,旁人还以为他们在吵架。但在翁永建看来,何裕亮的“庖丁解牛”法确实能让老百姓放心。
翁永建说,九亩底的一名林姓征迁户当时对一套经过几次搭建的房产的年限认定有争议。何裕亮找来很多资料,通过现场比对、电脑构图,最终将这套房产分解成6个年限。面对这一结果,征迁户竖起了大拇指。
在九亩底征迁时,征迁工作组仅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20户的签约工作。
干部要走心群众才放心
“一线工作没有秘诀,就是走进群众的心里,保证群众的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奋战在征迁一线的老手,现任福清2018年重点项目征迁第三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庄瑞华认为,干部走心,群众才能放心。
在拖延了14年的“断头路”——福百大道(清昌大道至福荣大道)的征迁工作中,庄瑞华带领的征迁小组仅用了3个月就全部拿下。
而在眼下进行的福清2018年第一期重点项目征迁过程中,庄瑞华负责的1212栋房屋的征迁工作签约率达100%。
“征迁就是要和群众多唠家常,多走走心。”庄瑞华说,福百大道经过的林中村有不少妇女靠炸海蛎为生。他去走访时对征迁户说,从小就爱吃海蛎饼,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征迁户的心理距离。后来他挨家挨户探访征迁户,每走一家,对方就会塞给他海蛎饼,因为整村人都知道他爱吃海蛎饼。等他走访完,两侧裤兜都塞满了海蛎饼。
今年,音埔村民林永生不同意房子征迁,因为爱人长期在日本务工,没住过几次房子。后来,林永生的爱人回国,庄瑞华讲起了不少福清人在日本打拼的艰辛。通过交心,双方成了朋友。春节前,林永生的爱人特地包了500个饺子送到征迁指挥部,还特意交代说200个饺子专门给庄瑞华。
心中一杆秤
成征迁户的“舅舅”
“既要当政策技术骨干,又要当征迁户的‘舅舅’。”这是福清重点项目第二指挥部第四工作组的成员们对林发忠的印象,他在政策、测算、图纸等方面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是工作组的骨干。
去年福清第一期重点项目征迁中,拖了十几年的东门河整治工程就是在林发忠和同事的努力下攻破的。同事陈晓娟说,随访笔记和润喉片是林发忠工作包里的两件宝贝,走到哪都带着。他真正“消化”了随访笔记的内容,无论提起哪一户征迁户,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相关情况。
在霞盛片区,很多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片区改造意味着不少兄弟要分家。心中秉持着一杆秤的林发忠,成为很多征迁户分家的首选“舅舅”。
征迁户林桂龙告诉记者,霞盛片区一栋老宅由兄弟3人共同拥有,大家对产权如何分割有分歧。林发忠谈了7个小时,给出了三四套方案,做了一回称职的“舅舅”,解决了兄弟3人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