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崛起——印尼钢铁巨贾吴孝忠的创业和公益之路
吴孝忠当选印尼三宝垄福清公会主席
人物档案:吴孝忠,1943年出生于阳下后垄村,现为印尼三宝垄三星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雅加达华联钢铁公司董事长;先后被推选为三宝垄印尼中华联合总会总主席、世界福清社团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三宝垄福清公会主席,是目前印尼唯一荣任中华社团总主席的非侨生领袖人物。
创业艰难百战多
吴孝忠的叔父吴启银早年下南洋谋生创业,成为当地富豪,导致土改时在乡下做小学教员的父亲吴启銮,被错划为“华侨地主”(后得到平反纠正)。受家庭出身影响,吴孝忠在学生时代和青年时期,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1960年,吴孝忠从阳下中学初中毕业,到新局小学做过两年代课老师。1963年考入福清城关中学读高中,1966年即将毕业时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吴孝忠考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他成了受歧视的“黑五类”子女,回到家乡务农。
尽管如此,这个在当时看起来毫无前途可言的年轻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此时的吴孝忠虽已成家却未立业。他怀着一颗不甘沉沦的雄心寻找出路,于1973年9月奇迹般地获准出境到了香港。之后,他孤身一人,又于1974年2月辗转来到印尼投靠亲戚。当时他已年过三十,赤手空拳,一无所有,饱尝寄人篱下之苦。
由于当时尚未取得合法身份,在印尼立足未稳,吴孝忠艰辛打拼之余,甚至露宿街头。当然他也遇过贵人相助。无论世态如何炎凉,境况如何糟糕,他始终踏踏实实走正道。到三宝垄大约两三年时间,吴孝忠认识了一些做烟草生意的华商。这些华商从当地烟农手上收购烟叶,储藏起来,等待行情,再卖给梭罗等地的卷烟厂。吴孝忠在华商那里帮忙,用心学习,很快掌握了鉴别烟草的窍门,自己也尝试做中介上门推销。做了几个月的烟草买卖,聪明、勤劳、真诚的吴孝忠学到了做生意的本领,赚了不少佣金。
接着,吴孝忠又和别人一起做过小规模的土产生意,还去乡下收购辣椒,加工贩卖椰油。短短几年,他就赚了相当于100万人民币的印尼盾,就这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几年,是吴孝忠到印尼后品尝到成功果实的难忘岁月。
上世纪80年代初,吴孝忠在三宝垄与他人合伙开办了生产塑胶袋的工厂——三星塑胶有限公司。此前,他曾在哥哥和朋友合开的织布厂做了两年总经理,并自己搞过塑胶小作坊。风风雨雨之中,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这时,他敏锐捕捉到了塑胶产业在印尼的前景,从1985年开始,个人拥有了三星塑胶公司的全部资产。他在印尼的奋斗发展,从此进入了独立经营和自主创业的阶段。工厂的机器最初只有两台,随后逐渐发展到20台,直至上百台。这些先进的机器多数由日本等国进口。三星公司所生产的塑料袋制品日产量达700多吨,是三宝垄同类工厂中产量最大的企业,产品在印尼广受欢迎。
吴孝忠从事工商业的起点并不高。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精益求精。他在创办塑料厂期间,经常为了调试设备,解决技术难题,通宵达旦泡在生产车间。他雇用的印尼员工分几班作业,下班后回去休息,他却舍不得回去睡觉,实在困乏了,随便倒在一堆塑胶袋里睡一会儿,直到正常生产才罢休。
然而,在起伏不定的人生波涛中,难免会被意外的变故抛来卷去。然而,吴孝忠毕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咬紧牙关,坦然面对一个个残酷的磨砺,最终摆脱了困难,使塑胶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越走越好。
吴孝忠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远在中爪哇的他就将余钱投入到地处西爪哇的首都雅加达,购买了两公顷土地。在他看来,这个地方虽然有些偏僻,却紧靠国际大都市,潜在机会多,将来一定有前途。他因此成为第一个来三宝垄里投资的福清人。他建造了5000平方米的厂房,却不知道要上什么项目。不过他坚信,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工厂,早晚能派上大用场。从2004年起,他将眼光投向了钢铁生产领域,2005年,他果断与人合资兴建了华联钢铁公司。他很快又更新设备,扩大规模,以大股东实力使财力迅速增长。接着,吴孝忠又继续增股扩权,并且买下了百分之百的股份。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吴孝忠因患胃癌,把胃部全部切除。老天垂爱吴孝忠,随着事业的辉煌,他居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2008年,在吴孝忠主持下,华联公司再次投入5000万元,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生产线由半自动更新为全自动流水作业,月产钢坯、钢筋7000吨,年产量达10万吨。至2012年,月产量已增加到13000吨。目前工厂仍在扩建,一座投资3.5亿元的现代化新厂即将建成投产,月产量将达到4万吨以上。
吴孝忠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2010年,被推选为三宝垄福清公会主席。在他带领下,该公会与兄弟社团保持良好互动,声誉日隆。2012年,当三宝垄华联民主选举新一届总主席时,吴孝忠又在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印尼唯一荣任中华社团总主席的非侨生领袖人物。[!--empirenews.page--]
丹心一片报桑梓
海内外福清乡亲中,热衷公益、造福家乡的人有很多。从某种角度讲,成功人士拿钱做善事,服务社会,回报桑梓,是福清人代代相传的一个优良传统。在这方面,吴孝忠称得上是一个赤子情深的人。
吴孝忠一辈子都记住这一幕:那是1973年,他出国前前往县外侨办辞行,接待者是人秘股主任张庄。张主任为吴孝忠办完手续后,语重心长地说:“以后要好好为国为民,不管到哪里,都别忘了家乡,忘了我们的国家!”他记住了张主任的话语。
几十年过去了,吴孝忠从未忘记家乡和祖国,从未忘记过一个炎黄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乡亲们提出帮忙的公益项目,几乎达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
早在1984年,吴孝忠刚刚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厂,事业尚未稳定,就怀着极大的热情,为家乡公益事业奔走出力。有一年,福清要在瑞云塔举行点塔灯活动,吴孝忠积极在三宝垄华侨中筹集经费,他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拜访,不怕麻烦,不辞辛苦。在他带动下,很快募集到100多万港币。吴孝忠也慷慨捐出20万港币。
随后,三宝垄华侨又齐心协力,捐出200多万港币,于1987年创办了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吴孝忠也认捐了6万港币,并且当选印尼三宝垄福清龙华学校侨建委员会委员。1997年,龙华职业中专学校举行10周年校庆,三宝垄24位华侨捐出304万港币,吴孝忠再度捐出10万港币。
吴孝忠长期关心、支持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先后捐出数百万元,为后垄村乡亲修建剧院,铺设村路。从2004年起,他每年都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发放人均1000元的春节慰问金。
回望人生,吴孝忠说,他最喜欢文学家冰心的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他说,这首诗就是他几十年来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