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理论时评 >> 正文

为解决分配矛盾支两招

2010-03-03 09:54:3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 建

  ●内需从政策刺激到自主增长

  ●政府应着眼于解决分配矛盾

  ●调整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差距

  ●通过城市化来缩小城乡差别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应对危机可能产生的经济骤冷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力的刺激措施,从短期效果来说可谓成效显著。但是从政策的有效期来看,当前的刺激政策大都是暂时性的。

  从刺激内需的总体效果上看,今年的投资大幅增长,但是消费增长有限,目前消费增长达到15%左右,与以往相比也只是增加了3个百分点,随后可能是消费率下降。新一轮投资的开展意味着未来将产生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当前,我们一方面在压过剩产能,也就是压供给,另一方面是刺激消费,就是把需求这一头拉上来。在目前供给和需求失衡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压产能让供给增长慢一点,刺激消费让需求增长快一点,经济失衡的状况一定程度能够纠正过来。但是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根源在于分配不均。2005年,国内11个行业产能过剩,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7个,而且还会有更多的过剩行业出现。对于过剩的产能,怎么压也压不住,因为在分配当中储蓄大、消费少,这自然就放大投资和政策的能力,所以如果要绕过分配环节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要切实扩大内需,从根本上需要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和无钱可花的问题。要实现内需增长由政策刺激转向自主性增长,政府的长期措施就应着眼于解决分配矛盾。

  解决分配矛盾有两条渠道可行:

  一是通过收入分配调整,比如说向富人多征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等,以此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但是如果现在调整分配关系,会让那些本来就担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投资者干脆不投资就跑了。此外,现在很多集团之间利益错综复杂,要想把这些利益关系理顺并不容易,所以当下走通过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道路很难,不能很快见效,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初次分配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既保证生产所需的投资增长,也顾及生产者的积极性。

  二是通过城市化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这才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也是解决分配矛盾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城市化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困难、问题数不清,但是全部的事情都有一个轻重缓急,现在内需增长缺乏持久动力的原因就在于城市化建设滞后。

  一方面,中国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这个差距主要体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差距相差最大的时候达到70%,现在城市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收入的3.3倍。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大概是1:1.7,我们是1:3.3,这个差距比别国大得多。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之间,包括城里的居民和居民之间以及农村的居民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两方面的差距共同构成了目前收入差距的现状。在两方面差距中,城乡是大头,占到整个差距的60%,从这一点上来说,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需要从解决城乡差距入手。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面对产能过剩的难题,但这个过剩是相对的。比如人们常说的钢铁过剩,我们现在人均才500公斤钢铁,而完成工业化需要人均一吨钢铁。之所以我们到了500公斤就过剩了,主要原因还在于工业化太超前,而城市化太滞后,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人口。

  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经济总产出去年人均是3300美元,这也是一个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了。但是工业化生产的东西主要是给城市人用的,农村的自然经济不要工业化也一样生活得很好。工业化所生产的东西都是提供给城市人消费,城市化的滞后严重抑制了消费的级别。

  目前在我国有9亿多农民,9亿农民去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91美元。这样的生产能力怎么能保障每个人都达到3300美元的生活水平呢?农村总体人口的消费水平不到700美元,这样就形成一个非常巨大的供给过剩。

  虽然现在城市里有1亿多农民工,但是他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都不是城市化的,他们是在城市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然后把打工挣来的钱寄回农村。这一群体也没法真正融入到城市消费中来。所以说现在最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就是要推进城市化。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