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中心组学习 >> 正文

学习参考资料2009年第七期

(总第19期)

2010-03-01 16:39:07

网络的出现、兴起及飞速的普及,出现了网络政治、虚拟政治、网上政治、网络空间等政治概念,人们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从而产生了网络政治参与。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说,老百姓听”,而是转变为“管理者边说边听,老百姓边听边说”。它开辟了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和热情。网络政治参与的产生,在参与意识和能力、主体结构和参与方式等方面,均给传统政治参与予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中国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现象日益增多,有些已经对公共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期的《学习参考资料》将关注网络政治参与这一话题,希望本期的学习资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目  录

        ★ 网络参政既要求官员真诚也要求网民理性

        ★ 完善网络媒体管理的思考

        ★ 从凯迪看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empirenews.page--]

网络参政既要求官员真诚也要求网民理性

  党政官员走向网络前台,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已成为各地政府当前的共识和共同行动。人民网近日发起的“网络问政”大型调查显示,近七成网友认可网络对领导的监督作用,对“网络问政”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充满期待。

  网络问政,作为政府一种新的问政手段,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积极于“网络问政”的政府官员,显然意识到了网络的现实力量,并试图智慧地引领这样的力量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网络问政”应该让网络成为民主参政议政的三角地,而不是贴大字报的墙角,这才是政府部门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尽管,政府主动推动网络问政是不可否认的民主进步,但眼下,网民仍对此抱有疑问,关键即在于网友担心网络问政能否真正实现倾听民意、科学决策的愿望。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切实落实并推广网络问政措施,另一方面更需要网民“科学问政”,以正视听。毕竟,在论坛灌水发帖地一阵乱骂,除了制造不良舆论效应,并不能对民众问政参政有所裨益。

  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重点不是要堵老百姓的嘴,治河的关键在于疏而非堵,如何给民意找到一个正确宣泄的“河道”至关重要。须知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失,我们要防的不是老百姓的口,而是要重视并解决老百姓说的那些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事,这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为民执好政。

  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实现问政参政,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政府官员应形成共识,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与网友进行平等交流。同时还要持宽容态度,对不同网民的非恶意的利益诉求,甚至偏激的意见,都应正视。在这个信息时代,政府官员应首先成为数字领导,掌握网络交流的各方面技能,擅于利用网络,才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只有信息的对称,让老百姓获得知晓政府执政信息的权利,民主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与网民在线沟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催化作用。当前党和政府刮起的“网络问政风”正将这种“上网拉家常”的朴实执政风延续下去。在键盘鼠标的点击交错间,问政手段变得更加亲民。

  在官员走向民间的同时,网民也应该走上“正途”。一直以来,网络总是充满谣言、谩骂,过度宣泄的成分占很大比例,很多论坛甚至成了污言秽语、唾沫乱飞的“口水坛”,这样的舆论环境并不适合问政。如果网民以这样的状态进行网络问政,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一不小心,反而导致了民和官的对立。

  网络问政,需要的是更多的网络人大代表,需要的是切实为民的建言和献策。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要理性,要出于公心。网民首先作为一个公民,要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正确理解和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言论。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网络作为新兴的问政工具,自当被合理利用。网络为公,天下太平。要想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不能只依靠政府主动放下身段,网民也要找准自己的位子,论政当走正道。

  (本文来源: 通信信息报;作者:廖鸿翔)

[!--empirenews.page--]

完善网络媒体管理的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伴随这个时期的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国的移动网络规模、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都已成为世界第一。到2009年2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达到6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亿。网络媒体又称之为第四媒体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那么,如何完善网络媒体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古人的治水思想,为网络媒体的管理提供了点睛式的思路,即疏与堵的原则。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就能达到“兴利抑弊,善加利用”的目的。

  加强领导,转变观念,主动引导、潜移默化

  党的宣传部门是网络媒体管理者,相关政府部门是决策意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网络媒体主导者的观念。

  转变观念,就是各级党的宣传部门,要从研究网络媒体的特殊性出发,放弃用传统媒体的管理方式管理网络媒体的思想。深入研究网络媒体的特殊性、传播特点和信息发布不可控性、涉及面广、领域宽泛等特点,制订长期、有效的,一以贯之的战略性的管理指导思想;针对网络媒体的管理难点,确立“疏”为主、“疏”为久、“疏”为众的管理方法。“疏”为主,即以疏导、引导为主要的手段;“疏”为久,即以疏导引导为长久之策,不是一时一事,而是长期、长久地坚持下去;“疏”为众,即疏导、引导,不是几个人,在注重传统宣传舆论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网络媒体的宣传舆论队伍。

  主动引导,就是要根据党的宣传总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坚持不懈的用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主导网络媒体的宣传,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用积极、向上乐观的健康的精神食粮哺育人民,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滋养人民。

  潜移默化,就是全方位、各部门、各行业如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农业、农民、腐败、医疗、社保、贫富差距、对外关系等话题,都要由党的宣传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防止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在总的宣传要点的安排下,各专业部门结合本部门情况,制订本部门的情况分析及宣传重点,并在党的宣传部门统一组织下,逐步实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规范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应以《电信法》制订为基础,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新闻主管部门对网络媒体舆论宣传的管理权力,明确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机制。在《电信法》中加上网络媒体管理的内容,既有利于发挥党和政府宣传部门的管理权力,又有利于发挥电信行业的技术优势。修改《刑法》和《民法通则》,对散布虚假消息、造谣惑众,制造混乱的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者,进行准确的界定与惩处;对故意泄露个人隐私严重,辱骂行为恶劣的,重则刑事处分,轻则民事补偿。

  要科学地界定网络媒体各种功能、技术特点、实施统一规范的用语表达词义,防止各部门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称谓、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克服不同部门之间对相同问题表述中的用词混淆、交叉、含义不清和不准确的问题。特别是“三网融合”在内容、终端、网络上逐步融合,程度加速的时候,显得更为紧迫。

  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网络媒体的使用者,一律是实名制。在许多发达国家一个证件与许多环节相联系,立法实施实名制,有利于网络媒体的管理是不争的事实。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媒体舆论宣传队伍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期,党的宣传部门有一大批专职和兼职的记者和通讯员队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网络媒体舆论宣传队伍。现在全国各地有各类报刊杂志近万种,还有许多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整合这些资源,建立专职和兼职结合的舆论宣传队伍,主动占领网络媒体的宣传阵地,引导商业性媒体的倾向是关键的环节。

  加大对网络媒体的投入,确保各级政府管理工作的经费支出,确保网络媒体记者、写作者、编辑者和版主的收入;在历年新毕业的大学生中,按专业的特点,选拔一大批年轻人充实到网络媒体舆论宣传专职队伍中。专兼职的网络媒体写作队伍,要按网络媒体的栏目、BBS、博客进行编组。重要的敏感时期,集中力量写一些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博客。

  建立兼职的网络媒体的宣传队伍。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都要有一批懂网络媒体、热爱这项工作,政治觉悟高,写作水平好的兼职队伍。对兼职的写作队伍,根据写作的业绩给予必要的稿酬和奖励。

  加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增加信息透明度

  几年前,传统媒体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采取迴避、否认的方法,导致正常的信息渠道阻塞,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和传统媒体公信力的破坏很大。

  及时性要努力做到在第一时间发布应公开的各种信息。传统媒体因多种原因不如网络媒体,应首先在网络媒体发布,让政府网站、党的媒体成为消息发布的主渠道与第一人。这对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很有益处。

  准确性是要努力按新闻的要素,将信息的基本要素写清楚、说清楚。对各类消息、事件,有把握时可用定性的语言,如无把握应使用中性的语言,防止前后表述不一,形成思维混乱,授人以柄。重庆出租汽车事件,前后表述的定性不一,开始叫“罢运”,后来改“停运”,意思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也各有不同。

  透明度就是要完全、不要半遮半掩,说一点,留一点。言犹未尽,言不由衷,反倒令人生疑。起因、检验、检测过程、最终的处理意见,都要交待清楚。透明度越高,越容易受到信赖。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高透明度的信息公开,能将谣言、谎言止于知者、止于智者。

  准确对通信行业的性质进行定位,加强技术平台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用户雪崩式的增加,手机用户爆炸式的增长,都说明“网络”的作用极其重要。没有这个由卫星光纤和无线电组成的遍布全国、全世界的网络,信息时代不可能出现。这个“网络”支撑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现阶段,一些领导和决策部门,对通信行业性质的定位是模糊的。导致对通信行业重视不够、对所有网络媒体都依托通信网的特点认识不清,对通信行业的技术特点不甚明了,对通信行业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鉴于此,应该立即着手加强通信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队伍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封堵的水平和准确率,对重点议题、重点地区和关键事件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技术监测。要关心这些高技术人才的待遇,使他们能保持中等偏上的体面的社会生活水准。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好网络媒体

  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得各项胜利的法宝。在网络媒体的管理上,也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既是网络媒体的使用者,又是网络媒体的承受者,对网络媒体的情况十分清楚。

  一是正面引导。对网络媒体的内容科学分类、建立多学科、多种类、多角度的评比机制。如社会科学类、时事政治类;再如文学、艺术、美术、书法、摄像、摄影等种类;又如优秀博客、跟帖,优秀短信等等。建立评比激励机制,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办法,授予优秀博客、优秀短信,在网络媒体上定期评比公布、设立排行榜。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其中最优秀的,可充实到专业网络媒体中来。

  二是设立举报机制。庞大的网络、庞大的人群和技术特点,完全依靠专业人员和技术手段是不可能不遗漏的。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对网络媒体的不良、有害、淫秽和反动的信息,就能及时发现,快速采取措施、避免滚雪球地膨胀和震荡式的“蝴蝶效应”。举报查实后,应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本文来源:《 学习时报网》;作者: 张荣胜)

[!--empirenews.page--]

从凯迪看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互动”。从信息发布、传播速度、深度开掘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的互动特征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概念。

  一个有趣的例证是:前几年北京某市场起火,刚刚冒烟那会儿,有网友顺手抓拍了一张照片上传到凯迪社区的《猫眼看人》,做了简要的图片说明。为证实这个突发事件的真实性,笔者特别打电话给在京的一位朋友,恰巧他办公室就在事发地点附近。我说:“你那附近闹火灾啦,看看怎么回事……”朋友随口回答:“忽悠,怎么可能--(他一边接电话一边探头出窗,一看大呼)哇,真的起火了,烧得还挺旺……”接着10分钟内,这家市场的火灾照片便由不同的网友继续上传;再过一会儿,消防警察赶赴现场灭火的照片也张贴出来了。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都是由网民发布传播的,互联网仅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就这样它让一个事件处于非职业新闻人的同步“直播”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条真正的新闻,不仅仅是时空意义上的突破效应,它被网友作为一条主帖发布,而在其后陆续发布的跟帖中,更有关注此事的网友或目击者给出了火灾发生起因等追踪信息,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案例。对我的那位朋友而言,这个仅距他数百米地方发生的突发事件,却是由数千里之外的南方网络信息平台向他实时提供的。而与这条信息有关的当地新闻纸面世,却晚了整整7个小时。

  近10年来,互联网实用性的互动功能充分体现了它的强大生命力。从当年黑龙江的宝马案直到最近的湖北邓玉娇案、石首骚乱以及云南少女卖淫案,网民群众直接通过互动平台揭露政商腐败、社会不公事件,在互联网的互动平台上付诸诉求,直率袒露自己的愿望,也因此给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亟需科学执政的强大压力。在社会转型期内,有待解决的社会矛盾千头万绪,它们总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出口排遣宣泄,以舒缓客观存在的社会的躁动不安。所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互联网互动平台是一条相当有效的途径,形形色色的生活现实就在互联网上折射,数亿网民是当今社会主流,他们活跃在互联网上,尤以互联网社区作为网民声音广场,以博客为网民叙事平台,以秒为时间单位不断充实互联网上的信息空间。

  喷发

  自胡锦涛、温家宝等高层领导通过网络互动方式接近网民、有效地显示其执政为民的亲民形象后,很多网民群众对以网络互动形式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较了真,高层领导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以致随着互联网互动空间的不断扩大、信息质量的逐步提高,当今一些省市负责人,一旦所属辖区出现了突发事件,首先关切的就是互联网的反应并以此制定维稳的策略和办法。逐渐地,一些地方官员也进入了互联网的互动空间,不仅仅是观察社会情况,也偶尔“露出水面”与网民交流。笔者曾亲耳听省市一级的负责人说过:上网与网民互动,可能会听到一些难听的话语,但每上一次网便有一次收获,不但了解到当今百姓的一些思想情绪,预测民意动态,其实也能通过真诚互动稀释自己的精神压力。中文互联网的互动形式,细微到点对点,由点到面,构建出一座人声鼎沸、民情浩荡的中国政治舞台。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将是通过网络引领开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崭新格局的中国。

  互联网让一些人郁闷尤其是让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感到难以适应,主要在于他们觉得网络舆情的不可控。这是多年来陈旧执政方式所沿袭下来的惯性思维。互联网告诉我们,让舆情处于可控状态的唯一“招数”,首先就是让社会真相客观还原。所谓敢于面对媒体、敢于面对群众,其底气来自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的透明度。假如没有黑箱操作,何惧之有?

  10年来,我们通过互联网所见的社会事件,多半情形是事件主体的当事人决策、运作都不透明,而真相的逐渐显现往往都是在网民的质疑中展开的。陕西周老虎事件所产生的全国性网络“蝴蝶效应”,就是始于一张作假虎照的微小破绽,最终导致的是骗局破产和当地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损伤。

  而发生在2007年初的“重庆钉子户”事件给出了一个相对正面的范例,面对“孤岛”上拒不拆迁的“钉子户”,重庆地方政府没有简单地强制动粗,也未刻意去封杀媒体,事件发展过程始终与网络互动区域处于同步发布状态。凯迪社区上的一位ID为“任我赢”的重庆网友,日以继夜地守在事发现场,以一名市井小民独特朴素的视角,比平面媒体更敏捷地不断发布现场照片,直到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热点事件落幕平息。最终的结局并未像害怕互联网的人所担心的那样,成为所谓“暴民胜利”的标本事件,而是让更多曾一度激愤的网民趋向理性,以至有众多网民转而对“钉子户”过分纠缠的质疑和批评,也让众多网民看到了有关方面处理类似事件的从容和自信。

  其后重庆出租车罢工事件,当地继续沿用这种处理方式,市委书记亲自主持与事件主体方之间的协调活动,责成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当场解决处理,媒体全面开放直播,真相直接展示,没给媒体过度的发挥空间,事件最终圆满落幕,当事群体满意、群众满意、媒体也满意。

  事实上,通过互联网体现的舆论监督还制止过不少未遂的违规违法行为,譬如某地所盖的超规格豪华住宅区,就因网民的及时揭露,网民反对声浪的高涨而被迫中止。

  另类智慧

  但信息公开与封堵之间的博弈也从未停止。最近云南发生的几件事出现了一些反复,让网民对西南边陲的关注度一直持续发酵到现在。自“躲猫猫”事件发生后,云南省委宣传部面对网络上的广泛质疑,为帮助网民追寻真相,尝试组织了一个网民调查团,尽管网上也同样有对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法治程序”的质疑,但瑕不掩瑜,宣传部门“执政为民”的形象反而因此提升;其后昆明再度发生所谓“少女卖淫案”,网上群情激昂,各路媒体纷纷介入。

  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亲自披挂上阵,在凯迪社区上连续发布主帖数篇,既显示继续追寻真相、为网民坦然释疑解惑的开放姿态,又同时对某些媒体的情绪性渲染提出善意的婉转批评,此事假如按这种思路继续推进,无疑有助于冲突的化解、矛盾的稀释。但就在网民大众的翘首以待中,却传来该省数家媒体因“不实报道”而被问责的消息,使信息漩涡中的事件背景更显扑朔迷离,社会不适观感继续蔓延,“媒体报道不实”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一时间失望情绪弥漫于网上。到本文截稿为止,一个看似并不复杂的案子仍未了结。此事的遗憾之处在于,当地对警方形象的维护甚于对公共舆论的合理交待,舆论监督浅尝辄止,宣传部门一度为此做出的努力功亏一篑。

  网络民意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显著特点是,它通常由一部分网民陈述社会现象,一部分程度稍深的网民就此展开质疑,而更专业的网民切入与之相对应的专家论证与深入分析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互联网上的热点、焦点事件看似都有相当程度的戏剧因素,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起承转合,有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依据其性质构成悲剧、喜剧或闹剧效果,故聚众关注成滚雪球效应。

  “周老虎”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而更早发生在广州的SARS事件更能显示其正面意义:这个事件发生之初,有网民罗列其现象如医院见闻之类,真相未能及时给出,接着便有一知半解的网民发出耸人听闻的“肺鼠疫”担忧,紧接着便有异地的甚至远在海外的医疗专家网友自发地对此作出反驳,交互过程中依据以往案例与科学分析有条不紊地作出不可能是“肺鼠疫”的有力结论。由于类似信息发布人是长期在网上活动的具有相当公信力的网友,显然并非职能部门有意的舆论导向行为,故深为网民信服,从而有效遏制了人为的恐慌。

  有人曾作出“互联网是滋生社会谣言温床”的判断,而没有看到“谣言最终止于互联网”的这一客观事实。在凯迪社区这样一座日流量超过150万人的信息平台上,一则谣言就算可以出笼,也定将面临来自全世界华人圈里各个领域、行业、专业网络人士的检验,多半情形下都被“证伪”而被粉碎;遗憾的是,不少曾被指为谣言的信息,后来都被逐步还原其本源真相而被证实为事实。最无奈的是,某些地方可能出于对真相的恐惧而刻意阻挠信息的公开,反而让本对社会伤害有限的真相被肆意放大,转而在另外隐蔽的交互平台上秘密传递,政府形象就在这些信息潜流中被悄悄地扭曲。

  互联网上每日都在发生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公共事务领域里的热点事件发作频密,往往让有关管理部门猝不及防,于是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手段或显简单粗糙,信息流“宜疏不宜堵”这话好说,但面对洪流却总是捉襟见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应付差事的鸵鸟意识驱使下,忽略了强权下暂时沉淀的矛盾冲突总有伺机再爆发的时候,不负责任的权力放任极易背离崇高的执政理念,侵蚀政府公信力;而更恶劣的是怀有临时过渡政府心态的一些地方官员,为掩饰自己的执政无能甚至悍然动用非法手段加剧官民对立,而全然不顾执政党形象在其治下被玷污。

  互联网信息的流动是顽强的,尽管曾有“跨省追捕”的闹剧上演,却未曾有效阻遏不受地域限制的网民跨区域揭示真相。而时政类信息娱乐化、隐喻化的网络表达,虽多少有些无奈和悲壮,一些只有网民才能理解意会的替代、隐喻词汇应运而生,却也构成了一种另类的网络文化现象,凸显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坚韧、智慧和不屈不挠--这多半出于大多数网民的心灵深处与高层执政理念的理解认同。

  官员应该懂得,互联网的灵性与魅力其实来自于真正的“以人为本”。只要具有足够的诚意与求真务实的沟通愿望,互联网就会给官民之间、甚至矛盾严重对立的双方以理性面对面的机会,它让坦率对话成为可能。任何一位在宣称“执政为民”的政府里服务的官员,都要认真掂量互联网上质疑与追问的力量,要尊重并正视互联网公众追求真相的锲而不舍的执著努力,须知要面对的互联网公民形形色色,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这个社会主流群体对传播工具的应用越来越熟稔专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体制内外的角色转换很随意方便,而互联网信息与技术的共享意识往往让信息封堵手段苍白徒劳--它势必逼迫社会公共事务进入相对透明状态。而客观、现实、理性地面对,已成为科学执政的重要一环。

  困境与前景

  毋庸讳言,中文互联网走到今天,在体现其魅力与力量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当程度的负面效应,尤其在一些相对隐秘的交互区域,身穿“马甲”的非实名信息发布,给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机,如网络诈骗、以营利为目的的色情暴力信息传播,非法交易等。

  在网络社区这样的公共话语平台上,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遭遇、不同社会地位的网民混合集结,虚拟冲突时有发生。唯我独尊的话语霸权现象,对异议必围殴的窝帮团伙现象,唯恐天下不乱的妄议现象,表达暴戾化、低俗流氓化现象等等成为败坏网络和谐的祸害;而种种公式化、概念化、应付公差式的舆论导向因缺乏真诚注定不能融入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更凸显某些机构的笨拙,从而难以取信于民。最近的情况表明,网络舆论中更渗透了某种集团利益化、功利化因素,甚至一些人将其演化为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上述种种现象,加剧了话语平台管理的难度,对网络编辑与集成管理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迄今为止,以技术手段为主的管理软件应用到话语平台上,虽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压力,却冲淡了更高一级的人性化管理追求。

  我们不能低估并应正视“网络暴民”现象对一个话语平台的破坏力,却不能因此盲目收缩网络言论尺度,须知因中文互联网所推动的政治文明成果来之不易,应对网络负面破坏现象有更加科学的、人性化的、真正以人为本的办法,首先要承认“引导”是可行的,而引导方式别无它途--说人话、讲道理,敞胸怀、谋共识、求同存异,切忌站在政治一贯正确的制高点上颐指气使,更需要以真诚、坦率、理性、宽容的姿态融入网络环境中,这是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有效的现实基础。

  中文互联网发展到今天,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广泛应用,它的表现力将更加多样化,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表现空间将更加广阔,互联网文化将向更深层次延伸。但究其根本,互联网的灵性程度还是取决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挥,取决于互联网善用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政治层面而言,互联网必将促进政治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政治”也必向广度与深度开掘从而使互联网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参与更加有效,它一定会为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发挥持续的推动力。

  (本文来源:《南风窗》作者:牧沐 系凯迪网络总编辑)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