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 凝神聚力——喜迎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刊8

2011-11-22 19:51:08来源:东南网  作者:李艳

 

 

在有着“东歪西斜楼”之称的南靖土楼裕昌楼内,南靖芗剧团演员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南靖县在发展土楼旅游过程中积极融入客家、闽南文化元素,增加土楼旅游魅力。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10日报道(记者 李艳)

跨越亮点

文化服务提升幸福感

国庆黄金周,开馆不久的省少儿图书馆成了福州市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许多市民带孩子来到图书馆看书。据悉,省少儿图书馆自9月26日开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已办理近万张读者证。总投资1.4亿元的省少儿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18000平方米,设计容纳100万册文献,阅读座位超过1000个,提供敞开式免费服务,设备、功能和藏书量在全国的少儿图书馆都名列前茅。

据了解,目前,我省共有12个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18个图书馆被列入规划或正在建设,晋江市图书馆等16个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将文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福建大剧院、闽台缘博物馆、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厦门海峡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2008年开始,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

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等6项工程,成为与农民贴得最近的文化项目,省里为之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提前两年半完成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村村月月有电影;建成农家书屋8450个,图书拥有量1014万册。今年9月,福建开始分批对“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项目进行设备安装,每站配送一台移动播放器和一套移动式无线扩音机。

我省通过深入实施“艺术扶贫”、“文化低保”等文化惠民工程,“新农村百镇行”、送戏下乡、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志愿者服务、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服务活动,满足城乡百姓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如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在“文化低保”工程中办起了金山农家学堂,建起了文体馆、文化长廊、便民读书室、农民服务站、休闲场所等,大大丰富了基层村民的文化生活,金山村先后被评为新村建设示范村、南安市创建“文化低保”工程示范村,省农民健身示范点,省农村信息技术共享示范点。[!--empirenews.page--]

 

厦门乌石浦油画村,几位画师在作画。厦门如今已形成乌石浦油画村、海沧油画一条街、明发商业广场油画市场等大型油画市场。

体制改革激发生命力

前不久,龙岩市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的团员们刚结束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台湾的二度演出,就又转身开始忙碌团里即将参展的一部4D电影。

3年前,永定县逐步分流撤销原有县土楼艺术团和汉剧团合计64人的事业编制,全面转制重组为演出企业“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现在该团队活力大大增强,一年可创新节目20多个,今年2月,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独立创排的《土楼神韵》还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成为当地首个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县级艺术团体。

在三明,三明市歌舞团原先每年只有10来场演出、演员一个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两年前改制成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后,主动对接市场,全团去年收入近500万元,现在不仅一年免费送戏下乡100场,还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实现了“出人、出戏、出效益”。

是文化体制改革,给我省的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我省把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作为推进文化改革的重点,着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各单位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省文化厅在省属文艺院团中落实《艺术院团管理办法》《主创演人员管理办法》,制定业务考核制度、考勤制度、演出补贴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同时,省政府出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各地财政也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扶持农村的民间读书社、书吧、文化俱乐部、文化专业户等,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截至2010年底,全省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出版、发行、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电视剧制作机构等领域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按照中央既定的时间表,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需转企改制的16家出版单位、70家发行单位、1家电影制片厂、10家电影公司、5家电影院、3家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6家国有文艺院团全部实现转企。

[!--empirenews.page--]

 

 

2008年,柘荣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促进剪纸艺术人才的传承和培养,柘荣职业技术学校、县三中、县实验小学、县城关小学等学校开设了乡土剪纸教育。图为民间艺人郑平芳正在给柘荣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上剪纸课。

文化产业催生新领军

白天饱览双世遗美景,晚上观看《印象大红袍》演出,已成为游客到武夷山旅游的必选项目之一。作为我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自2010年3月公演以来,《印象大红袍》已演出600多场、观众超过700万人次,创收近9000万元,成功推动了武夷山旅游业的升级。

《印象大红袍》填补了福建文化旅游演出的空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兴起,则让我省的文化产业,找到了产业集聚、抱团发展的新平台。由废弃的旧厂房改造成的福州福百祥文化创意园,重点发展以寿山石雕为代表的工艺品设计、展示、交易和以动漫、装饰设计为主体的创意设计产业。开园1年来,已吸引117家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目前福建已建成71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像福百祥这样的文化产业基地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集聚效应。

近年来,我省接连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同时,省级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扶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和转制文化企业,2009年、2010年分别带动9.2亿元和约15亿元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项目。我省还设立省级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2011年起省级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重点扶持创意产业园区(基地)、重点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等。

在福州,原创动画和游戏产量已进入全国十强。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福州动漫企业已初步摆脱了前期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尴尬处境。各企业纷纷与音像发行商、玩具、文具等衍生品厂商合作开发或形象授权,产业链逐渐形成;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等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立;形成动漫产业集聚区、工艺产业集中区和重点文化旅游区等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福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厦门市大力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去年,厦门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比重达7%。

工艺美术已成为莆田市支柱产业。木雕、玉石、金银首饰业的产量、产值及出口额均居全国同业前列,全市工艺美术总产值超200亿元。

[!--empirenews.page--]

 

 

歌剧《土楼》是省歌舞剧院建院30年来首部原创歌剧。

数字说话

记者 李艳

公共文化服务

全省公共博物馆设施面积比“十五”期间增加175100平方米,总量增加了85%;每个设区市级都新建了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95325平方米,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有5座,约占全国的1/17,总量居全国并列第3位。

全省93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先后分两批全部对社会免费开放。通过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征集各类文物、接收涉案的查没、追缴文物等途径,增加文物藏品45781件(套),2009年底馆藏文物总量达到383706件(套)。合理有效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在各馆固定陈列基础上,举办1962个各种临时展览活动。观众人数4314.25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005.7万人次。2009年与2005年同比观众数量增加228%。

2010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86个,比上年增加1个(新增厦门集美图书馆,隶属于市统战部管理);图书总藏量1681.6万册(件),比上年增加139.3万册(件),增长9.03%。全年福建省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1193.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1.38万人次,增长0.96%。

[!--empirenews.page--]

艺术创作展演水平

先后有21部经典剧目获得国家级以上大奖,其中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项、文华大奖(含特别奖)3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4项,入选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3个(数量位居全国榜首);5人次获中国“梅花奖”,1人次获文化部首次单独评选的“文华表演奖”,3个项目、10个节目获“群星奖”。同时,举办了两届全省戏剧会演、两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一届(国际)世界合唱节、二届“武夷奖”中青年演员比赛、一届福建省音乐舞蹈节、一届福建艺术节等;同时还有85件广播影视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16部动画片被推荐为优秀国产动画片,相继推出了《红色摇篮》、《神医大道公》等一批影视精品,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项项艺术精品。

群众文化事业

2Ol0年底,全省共有群众文化机构1190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0个,文化馆85个,文化站1095个。我省群众文化机构比上年增加3个。全年群众文化机构共举办展览2930万个,比上年增长6.58%。

文化产业总值

2010年,全省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单位达4.4万家,资产总计2140.48亿元,从业人员69.27万人,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01.66亿元,同比增长30.5%,占GDP的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

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首家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单位,改制以来活力迸发,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演出水平明显提高,经营收入稳中有升;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09年1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等10家出版单位转制后与新华发行集团整合组建,2010年实现税前利润10028万元,同比增长39.26%。

[!--empirenews.page--]

文化大事记

记者 李艳

●2006年8月28日印发《福建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确定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和试点单位。

●2008年福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296.48亿元,居全国第7位,占地区GDP比重为2.74%,居全国第3位。

●2009年4月14日印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工程。

●2009年开始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福建文化强省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2009年4月30日—5月27日开展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宣讲,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09年8月14日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音像出版社入选“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企业”。

●2009年12月整合福建人民出版社等16家单位,组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全省范围内实现全行业转企改制,整合福建电影制片厂、长龙公司、福建音像出版社,组建海峡世纪影视公司。

●2011年4月28日厦门市、莆田市入选“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empirenews.page--]

跨越目标

未来更美好

记者 李艳

根据《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到2015年,福建要努力实现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今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将在提升整体实力上下工夫。按照“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十大主导产业集群,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国产动漫产业工程等五大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以福州、厦门等城市为重点区域,构建合理的区域布局和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

“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健全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广播电视台、高山发射台站和卫星接收、数字影院、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文化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权益。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