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贸区引领三明新跨越

2011-11-22 16:44:49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15日讯(洪华堂 杨连禄)

11月12日,省政府正式批复《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这是三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从工业城市向宜居宜业的生态工贸区转变,三明市干部群众正以“追”和“赶”的姿态,以“拼”和“闯”的决心,凝聚力量,拼搏实干。

新定位

三明生态环境优越,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6.8%;产业基础扎实,形成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汽车及机械制造、矿产品深加工和纺织五大主导产业;区位优势凸显;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快速铁路750公里,贯穿全市的向莆铁路将建成通车,机场和陆地港加快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但经济的问题依然明显,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0月24日,第79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会议指出,三明生态工贸区是三明市加快发展的核心区,是我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要组织好规划的细化和实施工作,引导工业区集约布局、整合提升,引导中心城市集聚壮大、辐射带动,引导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改善苏区老区人民生活,努力把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宜业宜居中心城市、生态低碳发展示范区。

三明的跨越发展有了明确的指向——以集中打造新增长区域三明生态工贸区作为整体推进的突破点,实现“两个翻番”、“两个突破”,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做足总量、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强实力。

规划建设中的三明生态工贸区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10平方公里,涵盖了三明市区、沙县、永安等主轴区域,联动带动东南一翼的尤溪、大田和西北一翼的明溪、清流、宁化、建宁、泰宁、将乐等。以主轴带动两翼,最终实现优势互补,连片发展。生态工贸区去年生产总值达510.21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将达18%以上。[!--empirenews.page--]

新开放

“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这是三明市第八次党代会新提出的目标。

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三明将“开放活市”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树立全方位开放意识、大沿海意识,切实把对外开放的文章做得更足,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致力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

正是这种思路,三明市敢于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对接,在全省的地级市中率先在北京召开央企对接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三明,101个项目进入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库。

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首辆中重型卡车,11月5日上午在永安市缓缓驶下生产线。中国重汽海西汽车占地1000亩,总投资2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计划形成10万辆中重轻卡产能。各地相关企业纷纷主动前来寻求配套,明达机械等19家企业已签约入园,园区还设立院士工作站,与高校开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

全市已形成2个年产值超200亿元、4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新引擎

三明山环水绕,蓝天、碧水,是海峡西岸的一颗绿野明珠,被誉为“中国绿都”,森林覆盖率高达75.7%,是全国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三明生态工贸区位于闽江上游,是我省十大重点发展区域中唯一冠以“生态”的区域,保护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任务艰巨。

着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保护,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

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三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去年以来全市共实施115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其中36个项目已经投产或部分投产。

巧筑技术平台。先后成立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了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明国家大型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去年全市新增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5家。

同时,三明市大力推进高端人才引智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院士工作站。先后建立了三明市林业产业、永安浦岭汽车工业园区、永安福建永林竹业有限公司等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共有20多位院士率科技团队入驻“中心”和进站。

借智改变了山区人才外流和吸引人才不足的现象,为三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