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依托乡贤捐资出力,将小学旧校舍改造成幸福院,实行70岁以上老人免费享用午餐。同时,村里把志愿服务转化成积分,志愿者可凭积分到幸福超市兑换相应的日用品——

幸福院里幸福长

2020-01-17 09:57:49

幸福院里幸福长

  老人们在幸福院里免费享用午餐。

幸福院里幸福长

  由这9人组成的“幸福义工队”,给老人们送上细致周到的服务。当日,她们换上统一的红色服装,很是开心。

  有了幸福院村里热闹了

  沿324国道行至福州与莆田交界处,一处古色古香的秀美乡村便会出现在眼前。村里既有古树古厝,又有灯光球场和农家书屋,更有幸福院和幸福超市。

  这里是“开闽宰辅”翁承赞和闽籍侨领翁俊民的故里——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

  原本安静的小村庄真正热闹起来,还是近半年的事,原因是村里有了老人们交口称赞的幸福院和不要钱的幸福超市。

  为了践行翁承赞倡导设立“养济院”的仁爱思想,村里挖掘村史村情,提炼出自己的孝廉文化,铺好乡贤“回家路”。去年6月,漆林村投入27万元,对村里的钟前小学旧校舍进行改造,成立了漆林幸福院,内设有厨房、餐厅、休息室、阅览室、保健室、公共卫生间等,在全镇率先实行70岁以上老人免费享用午餐。开业运营半年多来,幸福院越办越红火,来此享用免费午餐的老人由原先的30多人增至50多人。

  照顾老人是个良心活,细心和耐心一个都不能少。为此,村里请来9名在家的主妇们义务帮忙,组成“幸福义工队”,另外请了2名热心乡贤专门负责采购和出纳。幸福院的房前屋后还开垦出“专属菜园”,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开支,又能让老人们顿顿都吃上可口的饭菜。

  漆林村乡贤促进会会长翁文福说:“我们建设幸福院,就是为了让村里70周岁以上老人能聚在一起相互关怀,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靠。在这里,他们吃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心里更踏实了。此外,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长大后也会像我们一样,懂得感恩,孝敬老人。"

  能坚持下来才叫真幸福

  幸福院,能坚持下来才叫真幸福。长久运营,钱从哪里来?

  “乡贤捐一点、村集体收入挤一点、镇财补一点、共建单位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有这些多元主体合力投入,就可以保障幸福院持续运转了。”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成说。

  更重要的是,村里尝试把志愿服务转化成积分,一天志愿服务积累一个积分,志愿者可凭积分到幸福超市兑换相应的日用品。如今,漆林村幸福院已成为福州市、福清市一张闪光的名片。

  在幸福院里做志愿服务的陈玉仁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都是义务帮忙,并不图什么回报,每天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大家都有老的时候,现在你服务别人,今后自然会有人服务你,我们几个好姐妹想一直做下去,把好事做好。”

  这话说到了其他几位志愿者的心坎上。值得一提的是,陈珍妹和苏兰芳两位志愿者今年都70周岁了,本可以安享儿孙之福,但她们不想“坐享其成”,率先加入幸福院志愿服务中来,在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让老人们生活得幸福。

  村民微信群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光贤漆林梦”。每天,老人们用餐的情景,志愿者都会准时拍照上传,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村民们看到父母在老家的幸福情景。

  精神文化需求水涨船高

  老人们吃的问题解决了,精神文化需求跟着水涨船高。藏书近5000册的农家书屋和多功能灯光球场相继建起,他们茶余饭后有了休闲的好去处。每逢大的节日,莆仙戏、木偶戏等轮流登场,让老人们乐开怀。

  年逾古稀的王文高老人是这里的常客,也是这里的文化分享者。“幸福院一开张,我每天都来,和老伙计一起聊天、看电视、看书。我认得几个字,就给大家念念报纸,或开知识讲座。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国外,他们看到我在幸福院里真幸福,也比以前更放心了。”王文高说。

  如今,村子越变越美,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老人们瞧着舒心、住得舒适,心里暖暖的。走过村里的大街小巷,只见古民居修葺一新,古榕树郁郁葱葱,处处都干净整洁、花团锦簇。问及缘由,村民们的回答是“自己的事自己办”。原来,村里将垃圾专项整治和绿化美化结合起来,推行“门前三包”和垃圾不落地等系列举措,大伙儿从“袖手观”到“动手干”,有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委干、百姓看”的尴尬。

  “幸福院既然办了就要办好,既然做了就要做别致,乡贤会将提供长效经费保障,打造老人的幸福大家园。”王玉成说。

  为了更好地弘扬孝廉文化,新厝镇把漆林幸福院作为“一镇一孝廉”阵地之一,主要展示翁承赞、侨领翁俊民等人的孝廉事迹,努力把孝廉文化“种”进百姓心里。

  新厝镇纪委书记、漆林村包片干部庄小红表示,镇里以漆林村为试点,把孝廉文化植入幸福院建设全过程,尝试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滋养村民的心灵。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