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有1200年历史的福清一都镇至今保留着两条古驿道,修复古驿道及驿道上的古建筑,挖掘乡愁记忆,得以重塑失落的乡村文化 。

福清一都镇:古驿道上的文化之旅

2019-12-27 13:37:00来源:东南网

福清一都镇:古驿道上的文化之旅

  千年长亭静静地俯卧在溪上,诉说着一个有关孝亲的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摄

  古驿道上的文化之旅

  东南网12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文/图)

  古驿道与古街

  近日,在福清一都镇龙屿古街修复工地,一根根粗大的木条,整整齐齐地码在地上。“别小看这些木料,大部分是清代的老木料,这都是从旧街拆迁改造中收来的。” 福清民间收藏修复专家陈修俊近日对记者说,古街改造要修旧如旧,没有这些老木料,就修复不出古街的文化风貌。

  “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都深藏着当地人的无限留恋和记忆。”一都镇书记林雪峰说,古街是乡愁文化的最好承载点,应还原其独特的味道。

  一都古镇有1200年历史,镇内分布着许多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桥。作为永泰、福清、福州、莆田四地往来的交通要道,一都至今还保留着两条古驿道。一条是永福驿道,曾是永泰通往福州、福清唯一的官方驿道;另一条是莆福古道,又称“十八踏”,是莆田学子进京赶考的重要通道。其中,永福驿道有两条古街,一条位于一都村,俗称“龙屿古街”,另一条位于东山村,俗称“大招古街”。

  龙屿古街长约200米,保存较为完好。街巷用石板铺砌,两侧房屋均为上下两层,其门窗、门槛、柱梁、“美人靠”靠椅等因年久远,呈现栗色,给人怀旧之感。这里曾是唐宋元明时期的一个商品集散地,现在还保存着民国初期街市的风貌。

  龙屿古街中段有一个小巷。穿过小巷就看到一座古老的石桥,当地人都叫它“马齿”,学名石蹬桥。该桥经过400多年风雨沧桑和洪水冲击,依旧牢固。驿道沿途散落着欧阳修题刻、状元厝以及古桥、古街、古寺、石刻等诸多遗迹。

  “这几年一都镇逐步修复古驿道及驿道上的古建筑,以打造‘山地慢城’为目标,利用枇杷文化季,推进全域旅游,将古驿道与东关寨、状元厝、后溪漂流等串联起来,全面提升一都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林雪峰说。

  重建明式长亭

  当年古驿道往返的旅客中,除了学子,更多的是谋生的工匠和商人。有将鱼鲜海产品、龙眼鲜果贩卖到福州的,也有将木炭、锄头柄等山货土产挑到莆田大洋或者福州交易的,更有前往大洋或者福州走亲访友的,天长日久,好多石蹬道上的石板都磨出一道道深沟。

  古驿道在溪边蜿蜒向前,旁边是数百亩的百香果园和脐橙园。有一座清代玉灵宫,对面是一座22米长的明式长亭。再往前200米,是另一座28米长的明式长亭。“天下伤心处,劳芳送客亭。”亭,和“停”字同音,古时,人们要是离别或者远行,亲朋好友都会自发来到郊外的长亭为他送行。

  “这两座长亭全部是用老物件重建。”陈修俊告诉记者。

  陈修俊是福清阳下街道作坊村村民,30年来,他收集了包括石臼、瓷器、陶器、木器、服饰、眠床在内的十几万件各种民俗藏品,密密麻麻地堆积在几个仓库中。

  农村农舍改建、城市旧城改造,很多旧家具、旧物件被当废品处理掉。而这些“废品”在陈修俊眼里都是宝贝,他都想办法收购来。一都古镇古驿道修复中,他捐赠的老物件起了大作用,建了两座长亭、一座长廊、两个四角亭。“古驿道要有古味,没有这些老物件就少了灵魂。”他说。

  长亭造型古朴,亭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十分雅致。87岁的李记兰在长亭里晒太阳。去年修复长亭以后,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这里成了村民们爱去的地方。

  眼下正是百香果和脐橙采摘时节,村民忙着包装打包百香果,有游客慕名前来观光采摘。李记兰坐在家门口的长亭,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高兴地说:“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热闹了。”

福清一都镇:古驿道上的文化之旅

  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游客。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摄

  古廊桥的新生

  在一都镇王坑村,一座廊桥静静地俯卧在小溪上,桥的两头各接着一条宽不过1.5米的杂石小道,这是永泰南下福清、兴化的古驿道,自唐代开始历时千年。

  桥面两侧的四条青石板刻满苍劲拙朴的字体,内容为“东林院赐紫僧洪亮,抽舍禅财造桥二间,为所生父母用资生界,并及自身增延法算,冀凭不朽之功,用作当来之果,时元祐年辛未岁十二月辛丑题记”。

  据传,北宋年间,一位母亲为救跌落桥下的儿子,不幸身亡。孩子长大后落发为僧,法号洪亮,修成正果后,宋哲宗赵煦赐他紫袍加身。他受封回寺后主持兴修了这座廊桥。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孝道”佳话,在桥头左上方的山崖上镌刻上“梅岩”两字,以梅的傲骨激励世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右侧种下“母子榕”两株,寓意母子情深孝心可敬。

  “古驿道建筑修复中,这座廊桥难度最大。”陈修俊对记者谈到,当时,廊桥只剩下溪面上的石板,古长廊的构件难以寻到,镇领导便找到了他。

  “当时永泰修路,要拆掉一个长廊,我得到消息,立刻赶过去收购。我亲自将廊桥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编号、拍照,再组织工人拆卸。”陈修俊说。

  在一都异地重建古廊桥,依旧还原当时的工艺,木制纯手工,没用一根铁钉。看到廊桥恢复原貌,陈修俊非常激动:“它有了生命,不再是仓库里堆放的物件。当它在讲述古驿道故事时,这座桥也获得了重生。”

  高崖、流水、行云、苍榕,千年古廊桥尘埃落尽,它带着游客穿越千年,进入文化之旅,追寻一个关于亲情、关于孝亲的故事。

福清一都镇:古驿道上的文化之旅

  古驿道默默讲述曾经的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摄

  打造“山地慢城”

  旅游重塑了失落的乡村文化。

  如何将古街、古桥、古驿道、古建筑等一颗颗散落的明珠串成链?一都镇专门邀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共同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以“山地慢城·天下逸都”为发展定位,力求将一都镇打造成山地慢城特色小镇。

  站在东山村唐代古驿道的石桥上,眼前绿意葱茏,流水潺潺,白鹭纷飞。山林美景与古驿道、古街相结合,成为一都镇向山外游客亮出的新名片。大招市古街,由东山村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正在打造唐驿大招艺术村。目前,唐驿大招艺术村已入驻“老张四维空间”以及福州大学人居环境研究所实训基地等机构,不断吸引知名艺术家进驻,今后将成为举办艺术展览、吸引深度游客源的新场所。

  “一都镇以人文古迹作为旅游线路,依托东关寨、古榕听涛、古街古桥、古驿道等元素,发展以乡村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林雪峰说。

  目前,“慢城生活”主题类旅游文创设计,以一年一度的枇杷旅游文化节为代表的“节节有戏”系列旅游文化节的文创项目带动,形成东关寨民俗文化节、慢城一都音乐节、漂流季文化节等多场人气活动,引爆了乡村旅游市场。

  去年首届福清市东关寨乡村文化旅游节,举办折子戏等地方特色文艺节目展演、“舌尖上的一都”传统美食展等活动,当天吸引1万多人次游客参加,全程网络直播的在线观看人数则达7.8万人次。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