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这里诞生了福清党史上一个专有名词:北厝会议;这里重建了中共福清县委——

有座老厝装满与忠诚有关的故事

2021-07-08 10:35:54  作者:刘琳

老厝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北店村,但人们还是按老习惯称这片地方为里美北厝。说起来,老厝来历有点励志:20世纪20年代初,里美北厝有位俞姓小伙,因家境赤贫下南洋谋生,靠着能吃苦、会打拼,在印尼泗水的谏义里开起了土产行,寄回家3000大洋,让弟弟俞兆恒购地营建新居,余钱又买了几亩田地,从此成为穷人扎堆的北厝村中有了点钱的人家。老厝1928年开建,1930年建成,三落四扇,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

弟弟俞兆恒当年提着脑袋做了件能进福清历史的事,后人多少带点敬重称这老厝“俞兆恒故居”。

有座老厝装满与忠诚有关的故事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北店村的俞兆恒故居

“龙高暴动”失利,福清党员失去组织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为因应新形势,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撤销福清中心县委,成立了三个工委:中共福(清)长(乐)林(森)工委,书记俞洪庆;中共福(清)长(乐)工委,书记陈亨光;中共福(清)平(潭)工委,书记陈振先。此时,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在福清设立了中共福长平工委,下辖福清工委、平潭工委、福长平学委,城工部系统的福清工委下辖龙高、东张、琯口三个区工委。福清灵石山成为城工部系统在福清、平潭两县的指挥中心。

1947年4月“龙高暴动”后,大批共产党人在突围中牺牲,部分在转移莆田后被派回福清又被捕牺牲。5月,中共福长工委书记陈亨光、福平工委书记陈振先被捕,数月后壮烈牺牲。敌人重兵反复“清剿”,血洗灵石山,城工部系统福清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福清工委书记陈振华被捕叛变。中共闽中地委所辖的福清党组织,仅剩中共福长林工委书记俞洪庆一支幸存。5月,俞洪庆奉命率部转移到莆田西亭,编入闽中游击纵队。

至此,中共闽中地委系统、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系统在福清的组织陷于停摆,幸存的党员失去组织联系。

俞洪庆血战戴云山身负重伤

领导“龙高半岛”暴动的中共闽中地委主要领导黄国璋等,率突出重围的游击队余部从福清渡海撤到莆田,与罗迎祥等率领的莆田人民游击队会合,于4月中旬在莆田西亭村成立闽中游击纵队。闽中游击纵队刚成立时,只有20多名武装骨干和三四十名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5月,俞洪庆从福长林边带去的10多名游击队员,再加上在莆田又发展了四五十名青年加入,队伍扩大到100多人。6月下旬,闽中游击纵队与高祖武、许集美(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率领的游击队会合后,三路队伍合编为闽中游击纵队直属支队,共150多人,下设三个中队,第一中队又称福清中队,队长俞洪庆。

此后,闽中游击纵队直属支队在安(溪)南(安)永(春)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战,国民党地方当局十分震惊,紧急调重兵“围剿”。

有座老厝装满与忠诚有关的故事

中年俞洪庆

同年7月5日上午,闽中游击纵队直属支队在南安山门被1000多名军警包围,激战到傍晚,副支队长高祖武和俞洪庆身负重伤,支队长和一批战士英勇牺牲。转战到安溪、永春一带时,在永春刘坪时,把俞洪庆等伤病员留下养伤,非战斗人员分散隐蔽,余下70多人向德化挺进。

在江镜镇谢塘村访问“龙高暴动”烈士谢吓命命儿子谢建明时,他保存了不少当年老游击队员回忆文章,其中有一份港头镇玉田村王命灿写于2002年12月1日的文章,老人还盖了自己的印章。

王命灿,1921年9月生于福清港头镇玉田村,1947年参加“龙高暴动”。1948年12月入党,曾任中共福清南区区委组织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清县民政局局长。1983年离休后,享受县处级待遇。

1947年,王命灿是俞洪庆带到闽中游击纵队的福清战士,编入第一中队,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俞洪庆胸部受伤的过程:

从上午十时战到天黑,敌强我弱,敌人八挺机枪攻打,我们损失惨重,只好撤退,俞洪庆和我伤势过重留下,由革命群众带去隐蔽在溪边树下。天亮国民党兵查山,快要查到我们时,正好天来云下大雨,他们收队,我们两人脱险。此时遇到掩护部队撤退掉队的战友吴春仁,他找到革命群众,第二天带我们一起去山洞住,群众每天送饭一次并给我们讲外面的情况。

王命灿在文章中回忆到,后来闽中游击纵队直属支队一些同志又去打乡公所等,敌人重兵再剿,游击队只好分散转移。俞洪庆命他回福清找关系,王命灿便把自己的手枪送给安溪的同志,化装成乞丐回福清找人。

7月14日,闽中游击纵队直属支队在永春、德化两县交界处的暗林口与敌人遭遇,一番血战,队伍被冲散。中共闽中地委主要领导人黄国璋等率司令部和第三中队在戴云山间苦战一个多月,剩下10多人回到莆田分散隐蔽。高祖武、许集美带领第一、第二中队突围时队伍被冲散,只有许集美和几个能讲闽南话的游击队因为得到百姓掩护脱险,高祖武等领导人和大部分队员牺牲。

1947年10月,俞洪庆来到北厝养伤

1947年10月,带着一身重伤,艰难从永春回到福清的俞洪庆,在里美北厝战友俞建海的搀扶下,悄悄往里美走去。俞文泉对笔者说:“小时听俞建海说,他是在永春找到重伤的俞洪庆的。”俞建海是否就是王命灿到福清搬的兵,王命灿回忆文章没有写,也没有更多史料有记录。

俞洪庆是福清塘头人,本可以回家养伤,但俞洪庆此时在敌人缉捕黑名单上已列为“共党要犯”,早在塘头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能另寻他地养伤,是勇敢的俞建海建议他到北厝去的。

俞建海(1921—1976),别号佑铭,生于里美贫苦农家。1944年投身革命,曾任中共福(清)长(乐)工委委员、中共福清县委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闽侯专署公安处副科长,永泰县公安局局长,晋江专署公安处科长,福清县公安局局长,闽侯专署公安处预审科科长,莆田地区医院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中共福清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

俞建海搀扶着重伤的俞洪庆走进里美,并决定让俞洪庆在北厝一带养伤。北厝当时只住了三十多户人家,且多是穷人,房子也多是又破又小的小屋,大都无法再挤进一人居住。只有两家住房相对宽绰。于是,俞建海先做工作,将俞洪庆送到两家住房较宽敞中的一家,但住了一段,为安全起见等原因,需要再搬家,俞建海就找到堂叔俞兆恒家。

俞兆恒(1912—1975),曾任中共里美村党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里美乡党支部书记、乡长,里美大队副大队长,三十多岁后因一耳失聪,且耳疾日重,后到福清县昌檀中学当木工。

有座老厝装满与忠诚有关的故事

晚年俞兆恒

当时俞家有新老两厝,新厝独门独院,而且只住着俞兆恒的妻子和孩子;老厝二十多米外才是村里其他人家的旧屋;周边竹林连绵、树多叶密,还种着足可以藏人的甘蔗林,是一处易于隐蔽之地。

俞洪庆和俞建海主动提出,住在俞兆恒家老厝的柴火间内,不打扰住在新厝里的俞兆恒家人。

俞洪庆身体稍好,就通过俞建海等联络旧部,开始恢复党组织,来俞家老厝的人越来越多,俞兆恒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也越来越多。看着俞洪庆撑着孱弱的身体为大众幸福拼命,看着这么多革命同志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他的内心深受震动。在共产党人的言传身教之下,俞兆恒逐渐确立了为革命工作的思想,开始为党做事。

1948年春天,俞兆恒收拾了新厝后座,将居于新厝后座楼上楼下的家人,全部集中于前座,宁愿全家住得挤一点,也要让干革命的同志有足够的生活和办公地点。就这样,俞洪庆从俞兆恒家的旧厝柴火间,搬进了俞兆恒新厝后座。

北厝一度成为福清革命的心脏

中共福清县委党史研究室、县老区建设委员会,在联合撰写的《中共福清县委在北厝重建纪事》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福清县委1948在北厝重建的经历:

重建福清县委的重担便落在了俞洪庆的肩上。

北厝的穷哥们都发动起来了,成为党的基本群众。因而北厝成为重建福清县委的一个良好基点。

经充分酝酿,1948年7月,中共福清县委在北厝俞兆恒家正式成立。书记俞洪庆,副书记沈祖澄,委员陈振亮、陈振标、沈祖夏、俞建海(后增补),从此北厝村成为当时福清革命的心脏。

俞家卖地作县委工作经费

从此,俞兆恒新厝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座是俞家老小起居之地,后座是中共福清县委办公地。

《中共福清县委在北厝重建纪事》一文对北厝支持重建的中共福清县委还有这样记录:

北厝村俞兆恒等6位同志经俞建海介绍加入了共产党。里美党支部成立,俞兆恒任支部书记。党支部一成立就担负起保护县委安全的重要任务,党员们在夜深人静时挖了一段地道,入口处设在俞兆恒家的牛栏里,地道里可打一张床铺,用于隐蔽住人,存放枪支弹药、印刷机、宣传品等,还在北厝西边杂草丛生的土坡上挖了个洞,埋了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大瓮,作为存放县委秘密文件的“保险箱”。

访问俞兆恒儿子俞文泉时,他介绍了为什么要挖个地道的原因:“当时俞洪庆是重伤,伤势虽慢慢好转,但若敌人追捕,还是无法快速撤离,所以要有个地道供他能藏身。”他记得父亲按照民间秘方采草药捣烂敷在俞洪庆肚子的伤口上,伤口血呼呼,还冒着脓,他看了一次后不敢再看了。

有座老厝装满与忠诚有关的故事

俞文泉接受访问

当时,俞兆恒已有三个儿子,生于1938年的俞文泉排行老二。笔者问俞文泉:“你家做好了敌人随时会来抓捕俞洪庆的准备,你父亲当时还参加了挖地道,但你一家老小都住在这里,不怕敌人连锅端吗?”他摇摇头:“当时的革命者早己将自己和家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俞兆恒参与保卫新生的中共福清县委,参与制定了多套县委及领导同志安全撤退方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和自己的一家人。

随着新成立的中共福清县委卓有成效的工作,往来于俞兆恒家中的同志逐渐多了起来。除了日常的骨干人员,从福清多地动员起来的游击队员,也相继到北厝俞兆恒家报到并在这里编练,县委会议当时都放在北厝开,所有经费支出皆由俞兆恒承担,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粮食保障越来越困难。俞兆恒没有向组织开口说困难,而是将一家人的生活水准不断降低,省出所有钱来给县委做办公开支,最后卖掉大哥从南洋寄钱买的两亩地,换钱用做县委革命经费。俞文泉说:“卖地的钱用完了,向来不愿意开口借解钱的父亲,只得靠向村人借债解决燃眉之急。”

有座老厝装满与忠诚有关的故事

俞兆恒家将最后的床让给重伤的俞洪庆用。图为俞洪庆睡榻

重建的福清县委吹响集结号

正是有了俞建海、俞兆恒这样大无畏的北厝人,才有了北厝在福清革命史中的独特地位。《中共福清县委在北厝重建纪事》中有这样介绍:

新县委在北厝扩干会,进一步贯彻闽中地委“六二三”会议精神,会议决定组织武装工作队,从镇压反革命入手,把群众发动起来,恢复整顿龙高暴动后被破坏的各级党组织,开展反霸、反“三征”及减租减息斗争。县委领导的反霸、反“三征”等斗争迅速扭转了福清革命斗争局势,为广泛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打好了基础。

《福清革命史》对在俞兆恒家召开的县委扩干会议后的工作有这样的简述:

北厝会议后,县委组建了一支短小精悍的武装工作队(又名生存除暴队),深入各地开展除暴、“挖蒋根基”的斗争。

《中共福清县委在北厝重建纪事》一文对北厝在解放战争的贡献还有这样记录: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北厝作为福清县委所在地、福清革命的一个中心点,慢慢从隐蔽走向公开。1949年农历正月,在县委部署下,来自全县各地几十位同志汇聚到北厝,首先开赴莆田大洋游击根据地打游击;1949年清明期间,又有100多位武装人员在北厝住了一天两夜后,开拔进入福清、莆田边境打游击。

勇敢的北厝人民是中共福清县委坚定的保护者,县委在此办公从未受到任何伤害,遭受重创的福清党组织在这里得到修复、重建、壮大。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