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玉塘吴氏宗祠有面匾还没有挂出——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

2021-05-31 09:35:49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琳

福清古厝里的红色传奇6

当年举家迁入福清龙山街道玉塘村的南宋淳祐年间进士吴元益,早已失去北归复我大宋江山雄心,一心只想耕读传家,世代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绝没有想到600多年后,他的子孙义无反顾地将复兴中华作为活着的全部意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1958年金门炮战,都有这家男儿献出生命。裔孙营建的宗祠,因了吴氏的肝胆相照,成为20世纪30年代福清第一批革命者重要活动之地,福清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由中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建的福清党团支部、福清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福清特支都曾在这里开过会。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

【图1:位于福清市龙山街道玉塘村的吴氏宗祠】

玉塘吴氏宗祠,位于福清市龙山街道玉塘村,为吴元益子孙所建。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进两落双附廊,深57.4米,宽39.4米,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该祠面朝砚池文笔,背靠卧牛山坵,左傍龙江环带,右望玉屏高峰,远眺众山环抱,近视五马来朝。祠堂多次修缮,1686年、1948年、2003年三度重修。1999年2月,玉塘吴氏宗祠被公布为福清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2:吴氏宗祠正厅】

玉塘吴氏子弟中走出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是吴源生。

儒门之子,1931年加入共青团

1917年,吴源生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吴启瑶,留学日本,曾长期执教于福建师范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母亲何啸湖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外公何尔赓更为传奇,1900年东渡扶桑,专攻美术,留学归来,在省城福州当美术教师二十余年,1927年还组织成立了福州第一家画社——旭日艺术会。吴源生7岁那年随父母到省城,相继毕业于福州省立第四小学、省立福州中学。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3:吴源生外公何尔赓】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

【图4:吴源生父亲吴启瑶】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吴源生投入抗日活动,他和学生们一起走上街头,反对日本占我东三省,反对张学良不战而退丢了大好河山。正是他在抗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坚定性,为当时中共党员所发现,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人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学习了不少党组织推荐的进步书籍,开始有了清晰的人生奋斗目标。

1932年,吴源生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之后,他工作更加努力,在组织学生声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表现突出,还在同学中发展团员,培植革命力量。

避往上海,1934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受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叛变,不少革命同志因之被捕、牺牲,与吴源生来往甚密的一位党员也在敌人缉捕名单上,吴源生紧急避往上海,同年夏天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在上海,吴源生一直在寻找党组织,并很快与共青团上海组织接上关系,接受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的领导。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5:少年吴源生投身革命】

组织义勇,1936年加入共产党

1936年初,吴源生在上海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共青团江苏省委领导下工作。5月,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系统遭到破坏,书记许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州市长、市委书记,福建省副省长、省委书记等)被捕,宣传部部长王兴让失踪,团省委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组织部部长陈国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粮食部部长、国家农委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担起临时团省委领导工作。

同年6月,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军阀陈济棠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表面化,爆发了著名的“两广事变”,公开打出“抗日救国”旗帜,联合反蒋。恰逢此时,共青团临时江苏省委所属学委,根据党中央发布的《八一宣言》精神,在青年学生和失学失业青年看宣传抗日,开展抗日活动,并在期间发现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由此组建了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吴源生很快成为其中骨干,他奔走宣传,并组织了一批学生加入义勇军。

在“两广事变”爆发后,上海救国会向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转达了李宗仁、白崇禧请求增援的信息,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指派宣传部部长孙大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地质部部长、交通部部长)任义勇军政委率军南下,任务是:在南方组建义勇军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香港寻找党的组织。这支队伍内部定名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南下先遣团”,先后有38人参加,吴源生参与组建并成为其中一员。他领命比其他人先走一步,辗转前往桂林,与李宗仁、白崇禧领导的桂系部队联络,讨论义勇军入桂抗日问题。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6:吴源生在上海的领导孙大光】

孙大光带队是于8月下旬启程南下,他们坐英国太古公司轮船抵达香港之后才发现,由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属余汉谋、李汉魂突然倒戈,广东的事变已经崩溃。

在桂林,吴源生积极与桂系部队接洽,通过各种关系,不断与桂系部队高层商谈。此时,面对蒋介石欲重兵伐桂,桂系也秣马厉兵,此时,中共方面赶抵广西的代表云广英也将中共中央意见及时告诉李、白:宜将“抗日反蒋”政策调整为“逼蒋抗日”。李、白接受了中共及其他抗日力量的中肯意见,同意在蒋介石真正领导抗日的前提下接受和谈要求。经过各方调解,蒋、桂双方达成妥协,“两广事变”就此结束。

随即,吴源生离桂赴香港。抵港后与孙大光会合,到刚刚组建的中共南方临时工委工作,他工作努力,受到时任工委书记的薛尚实(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同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的器重。

特派回闽,1936年组建中共福州市工委

1936年冬天,吴源生受中共南方临时工委派遣回闽工作。据《中共福建地方史》记载:他与余长铖、黄尔尊、陈珊梅、孙克骥5人“先后返回福州,并于同年11月成立福州工委。”吴源生任中共福州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福州工委成立后,便迅速派人去寻找闽中、闽东和闽北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以图恢复与各地的联系与配合,后仅与中共闽中特委取得了联系。”与之同时,吴源生参加了福州大众社并迅速成为骨干。他参与带领与会社员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中共福建地方史》介绍了大众社的快速发展:“在市郊五里亭创办了农民夜校,在城内花巷进德女中创办了工人夜校,以革命书籍为依据,结合工农的斗争,自编教材,宣传时事,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揭露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很快大众社的活动从城区发展到福清、长乐等郊县,大众社组织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赴港找党,1937年任张云逸秘书

1937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遭到破坏,吴源生赴香港找中共南方临时工委,认识了此时正在香港做统战工作的张云逸。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7:吴源生短暂当过张云逸的秘书。图为1938年的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海南文昌人,红军时期曾任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等,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共和国开国大将。

张云逸很喜欢这位年轻不大、斗争经验丰富的年轻人,常与吴源生交谈,也得知吴家在福州和福清都很有人脉关系。

抗战全面爆发后,经过艰苦谈判,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西北的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南方大江南北开展抗日斗争。中共中央交给正在香港的张云逸两个任务:一是到澳门请叶挺出山,参加抗战。二是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闽、粤、桂一带与国民党当局商谈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

1937年10月,张云逸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抵闽,与福建省主席陈仪就福建闽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一事,进行谈判。吴源生受命担任向导,并任张云逸秘书,服务于张云逸。

奔走八闽,1937年尽力于新四军组建

南方各省游击队由于长期转战于深山密林中,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当时,福建各块游击区国共合作谈判的焦点问题,都集中在游击队“改编”与“点编”上。“改编”,是番号编入当地国民党地方武装序列,中共党组织拥有对队伍独立领导权;“点编”,则受制于国民党当局,中共党组织对“点编”后的队伍无法实现领导。

为了争取时间,张云逸派遣与孙克骥到祟安,寻找闽北黄道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派吴源生往闽东,寻找叶飞领导的红军游击队。由于国民党当局正妄图“点编”闽东游击队,他们害怕张云逸与闽东党组织接触,便以叶飞部队游动不定为借口横加阻止,此行联络未果。

吴源生采用各种方式宣传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及时提醒游击队充分警惕国民党要消灭或吞并红军游击队的企图,做了许多工作,获得张云逸积极肯定。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

1938年初春,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完成整编任务,陆续北上抗日。福建共5600多名红军游击队官兵整编为新四军,占当时新四军总数将近一半,被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称为“南方的模范队伍”。吴源生为新四军的组建立有一功。

辗转多岗,参与建设抗日根据地

吴源生在新四军的第一个职务,是第三支队留守处秘书。1938年4月,调往新四军军部做宣传工作。之后,奉命到湖北经扶县加入当地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主体的游击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同年冬天领命驰赴安徽亳州,与驻涡阳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取得联系,参加争取会道门武装的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把会道门性质的组织改组成抗日向导队、侦察队、锄奸队,专门打击日军和汉奸。

1938年底,吴源生奉命调到当时安徽省抗战中心金寨县,担任《中原》月刊编辑,连发数篇政论文章,所展现出的政治敏锐和国际视野,深受当时在金寨的国共双方领导人赏识,不但很快被提升为主编,而且还被著名爱国将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的廖磊(1890——1939),聘为安徽省皖南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少校指导员。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8:2021年5月吴源生堂叔吴启维接受访问】

坚守气节,1941年英勇就义

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发脑溢血病逝。另一名桂系大将李品仙继任安徽省主席,吴源生利用李品仙旧部陈敢的关系,开展革命活动。李品仙十分赏识吴源生的才干,着力拉拢,新成立不久的豫鄂皖边区战地党政分会任命吴源生为干事。任上,吴源生做了不少有利于当地民生建设和共同抗日的事,并与国民党投降派、反共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吴源生:为组建新四军立了一功【图9:玉塘吴氏宗祠因历史名人连绵,高悬家族名杰牌匾】

当时,担任豫鄂皖边区战地党政分会少将秘书主任的是桂系张岳灵,他长于权谋,品行不佳,吴源生见他有些做法影响国共合作,特别是有些强征强捐措施伤害了当地百姓,时有批评,并欲著文予以揭露,张岳灵对之其恨之入骨,欲不为所用即锄之。加上,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岁末的一天,张岳灵见拉拢无效,杀心顿起,借故约谈吴源生,当夜将之逮捕,押往金寨县洪家湾集中营,威逼利诱,皆无法动摇吴源生的革命意志。吴源生坚守气节,宁死不叛党,于1941年9月英勇就义。

张岳灵逮捕、杀害吴源生消息传开,豫鄂皖边区震动,舆论纷纷要求严惩张岳灵,惊动了桂系掌门人李宗仁、白崇禧,白崇禧秉承李宗仁的旨意,将其调回桂林,削职为民。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吴源生为革命烈士。吴家人保存至今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1952年10月11日颁发的,签发人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