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强化责任担当 贡献智慧力量

——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引发热烈反响

2020-10-23 10:56:23来源:福清新闻网

  福清新闻网10月23日讯 (记者 高晶晶 林文捷 巧鸿 陈生 ) 近日,市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十四五”发展思路以及推动全市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举措,为我市谋划“十四五”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高山镇、龙田镇、上迳镇、渔溪镇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智慧力量,以更准的定位把握思路和方向,切实为新时期福清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福清高质量发展超越。

  “高山镇将紧扣重点、聚焦热点、攻破难点,全力冲刺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精彩开局。”高山镇党委书记董晓杭说,高山镇将坚持民生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建设福清卫星小城市和省级现代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着力做大镇域经济、楼宇经济、飞地经济“三个经济”,谋项目、抢项目、促项目,提速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公共设施、商贸业态、城镇管理“三个体系”,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提质城镇经营;着力聚焦“点”上创建、“线”上延伸、“面”上拓展“三个维度”,创精品、推全域,提效乡村振兴;着力实施红色大擂台、“红色责任田+”、群众动力激发“三个工程”,提振党建引领,为全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龙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克才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是龙田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作为龙高半岛的核心区,龙田镇将精准把握新福清次中心特色小城镇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实施“五大提升行动”,聚焦“四个更”的目标,全力打造富美新龙田;做细“绣花”功夫,通过抓东西两翼促一产、抓支柱产业稳二产、抓“两圈一线”优三产,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超越;践行“工匠”精神,重点围绕滨海新城开发、“十位一体”、集镇建设管护、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在城乡品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超越;通过实施“同置业、壮村财”工程,鼓起集体、个人两个“钱袋子”,通过资金投入和改革创新,补上教育、医疗两块民生“短板”,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短板上实现新超越;做强红色品牌,坚持党建引领、乡贤补位,全力打造“2+3”党建品牌,在党建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超越。

  “上迳镇谋划打造‘一园一谷’,做好培育、壮大两篇文章。”上迳镇党委书记林正雄说。“一园”即打造天马产业园,扎实推进天马二期、三期建设,逐步形成天马产业园规模聚集效应;聚焦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主导产业,延伸水产养殖上下游产业链,解决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推动天马产业园配套道路、供电走廊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全面增强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一谷”即以东南慧谷作为发展主阵地,发展“新引擎”。加快联十一线和融港大道建设步伐,打通发展主动脉;以东南慧谷为发展主阵地,紧抓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建设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招引教育、休闲、文旅、科技、高新项目,把东南慧谷打造成福清科研要素最集聚、创新创业最活跃、文化氛围最浓厚、生态环境最优美、生活服务最完善的功能区。

  “渔溪镇将瞄准品质生态小城镇这一目标,对标“打造产城融合现代商贸旺镇、江阴港城邻里中心、生态品质康养小镇3个发展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快马加鞭抓发展,持之以恒提质量。”渔溪镇党委书记黄芸认为,渔溪镇将通过三方面激发渔溪发展的新动能。一是强化产业支撑,提升产业引领经济的能力。做优渔溪“龙眼之乡”“鳗鲡大镇”两张品牌,推动食品、家具、塑胶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黄檗文化、海丝文化和龙眼文化三张“名片”,打造黄檗朝宗圣地、文化养生福地和龙眼产业基地;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品质。持续推进旧镇区“十位一体”提升,加强路网、绿网、灯网建设,力争早日解决渔江路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实施渔溪河滨水公园景观提升和渔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推动东部片区开发建设加速,动建渔溪交通枢纽站及纬五路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片区基础配套,集聚新区人气;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渔溪、迳江小流域水质提升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江镜镇“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立足传统农业大镇和著名侨乡,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镇建设为抓手,全力服务助推蓝园发展。同时,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田园江镜,滨海画廊”总体格局,不断整合资源、提升招商成效,努力让江镜成为乡贤文化研学基地、龙高半岛康养高地和福建三产三生融合样板地,全方位推动新福清高质量发展超越。江镜镇党委书记林忠强说,江镜镇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渔平高速、G228国道、码头等海陆运输优势,提升福建蓝谷海工装备产业综合体等项目承载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引进、服务保障中激发新潜力、寻求新增长,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挖掘2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潜力,打造西埔溪农业产业经济带,积极引导星源农牧、利农集团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创建休闲观光农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助推乡村振兴。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实施卫生院、幼儿园、农贸市场、派出所、供电所、加油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南宵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品牌示范作用,通过“串点、连线、拓面”建成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引领镇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