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水美福清 >> 正文

勾画新目标绘就新蓝图 福清定下新一年工作思路

2018-01-17 12:20:25来源:福州日报

  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

  2017年,福清市四项经济指标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十百千万“:“十”,是预计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增10%,相隔3年之后再回两位数增长区间;“百”,是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3亿元,比增13.1%,首次突破百亿;“千”,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06.5亿元,比增16%,首次突破千亿;“万”,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

  同时,福清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从2016年的第26位提升到第22位。

  昨日,福清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用这样一组组数据,展现了福清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也展示了福清市上下坚强团结、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成果。

  新的一年,各项事业如何稳中求进、再上新台阶?今日,本报为您解读福清市政府工作报告,了解福清新一年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1:新区建设

  今年,福清将更积极融入福州“东进南下”发展战略,紧盯重点区域、重大产业项目,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推进福州新区福清组团建设。新的一年里,福清将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际深水大港,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关键。福清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体运行”集成服务,促进行政审批再提速。加强自贸区保税港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谋划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

  关键词2:转型升级

  今年,福清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坚定,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正在崛起。

  福清将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和支撑,按照福州市“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要求,全面组织开展“产业发展年”主题年活动。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围绕重点产业定位,推行招商引资“三无”和“四千四万”工作法,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福清还将健全企业创新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鼓励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大科研投入、参与标准制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创新型企业群体。落实人才奖励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着力打造人才强市。

  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福清将深入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

  关键词3:乡村振兴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农村的建设上,福清思路清晰。

  进入新的一年,福清将着力振兴乡村经济,实施“互联网+”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100个新农村精品村、示范村、创建村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群。全面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垦三大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4:宜居宜业

  今年,福清将持续完善功能品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是福清人着力推动城区建设的核心目标。福清将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征迁行动,实施16项、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溪下、霞盛、音埔、东桥、沃底等片区改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品位提升。

  福清将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建、续建114条市政道路,实施洪宽大道等6条道路白改黑工程,实现环城路全线贯通,推进环城路外延线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0公里、雨水管网25公里、城镇燃气管网15公里,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02公里。

  关键词5: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福清将像对待生命一样善待自然、呵护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加强工业废气、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等重点污染源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以上。加快推进“两江八溪”生态修复工程,巩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健全落实“河长制”“湖(库)长制”,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关键词6:民生改善

  今年,福清将从资金和政策上保障,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步改善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

  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4800个,重点加快实施二中新校区、实小第二校区、滨江小学第二校区等16个项目。

  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提升市二医院等5家公立医疗机构等级,全面推进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7套,基本建成480套。实施全方位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600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