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福清 >> 正文

福清赤礁:昔日走私村 今日明星村

2014-01-20 11:27:04来源:新华网  作者:姜克红

  新华网福州7月29日电(记者姜克红)赤礁村,福建沿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十多年前因为走私摩托车而臭名远扬。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的赤礁村从"走私村"一跃成为"明星村",200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443元。是什么促使赤礁村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

  不堪回首的走私岁月

  赤礁村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西南端,一面临海,三面环山,辖五个自然村,人口4700多人。赤礁村人均耕地只有0.57亩,海滩却有5000亩。过去,村里不重视滩涂开发,村财收入不足10万元,人均收入仅400多元,是福清有名的贫困村。

  1992年春节后,赤礁村下井自然村的部分村民南下广东经商,发现有大量废旧两轮摩托车从国外走私进入广东沿海一带,并经人工改装后以高价售出,利润十分诱人。由于这些村民的求财心切,又不懂法,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致富"门道,开始从广东成批购进旧摩托车,改装后运回家乡,然后以高价贩卖,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他们的"成功"使得赤礁村的其他村民纷纷效仿,从此,村里大量土地被抛荒,沿海的滩涂也无人开发。据村民介绍,赤礁村下井自然村当时走私尤为严重,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参与到贩卖走私摩托车的行列;赤礁村村道两旁几公里远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走私摩托车,慕名前来购买走私摩托车的人群也一浪高过一浪,最多时每天可以达到人数上千人,交易额上百万,赤礁村成为远近皆知的"走私村"。

  回首当年,现在的赤礁村党总支书记陈继煌感慨的说,当时的赤礁村,走私让一部分人成为暴发户,但更多的村民生活非常贫困,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社会治安非常混乱,村民渴望一个宁静的生活空间。

  明星村的诞生

  1999年底,赤礁村的走私问题引起福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周密部署,抽调公安武警等部门200多人在无预警的情况下,于2000年1月15日对赤礁村进行突击清理,一举缴获走私摩托车上百辆,赃款上百万元,给走私活动以致命的打击。经过多次的整治,赤礁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走私窝点被端后,以走私为生的村民,顿时生活没了着落。如何引导和鼓励曾参与走私的村民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防止走私活动死灰复燃?在市、镇、村各级帮扶下,根据当地临海的地理优势和长期积累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丰富经验,村里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并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村委会先后协助担保贷款达100多万元帮助村民们网箱养鱼,大面积养殖海蛎、花蛤,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状况。

  在各级政府的真情感化和帮助下,许多参与走私的村民积极投身海产养殖业,村集体年收入近200万元。村里还完善了基础设施和村民文化、生活设施,投资1250万元新建小学,投资150万元文化中心,还投资32万元建了农贸市场,聘请5名卫生保洁员维持村里的公共卫生。昔日的"走私村"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致富村。

  除了物质上的帮扶,各级政府还通过举办普法学习班,组织参与走私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有关走私案例,说明走私的危害性,从思想上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镇、村两级还建立联动机制,通过不定期的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把工作做在前面,彻底打消他们中心违法犯罪的思想念头,有力地制止了走私活动的死灰复燃。对曾经参与走私活动且遭受重创的人,注意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优先安排他们在村办企业就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增强自觉守法的信心和勇气。

  曾参与走私的杨睦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三兄弟参与走私,整天提心吊胆,晚上做梦都怕被抓。如今我办起水产养殖场,年收入100多万元,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完)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