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福清 >> 正文

福州保税港:缔造通向世界的“自由港”

2012-06-14 10:55:41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作者:人民网记者 胡光华

  这里注定是一块不平凡的区域,是福州乃至海西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20年来,福州保税区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顺利完成了从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成功蜕变。

  福州保税区(商贸配送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0.6平方公里。2006年,福州市委将福州保税区二期1.2平方公里置换到江阴,申报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福州保税区正式挥师江阴。2007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

  为满足福州市外向型经济不断拓展的政策功能需求,促进福州市临港工业的发展,在与台湾产业的对接中占据制高点,进一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福建省政府向国务院明确提出整合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和福清出口加工区以及福州港江阴港区,建设面积9.2平方公里的福州保税港区,2010年5月18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近两年来,在这一工作作风的强力推动下,福州保税港区正一步步朝通向世界的“自由港”靠近再靠近。

  1992,福州保税区荒蛮之地蹒跚起步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号召下,福州保税区于当年11月19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诞生伊始,福州保税区带动了福州市、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但受制于体制,在2001年前,福州保税区发展得相当艰难,除保税仓储外其他功能发挥得差强人意。

  2001年,当何建平第一次走进福州保税区时,视野所及,只有两栋保税区大楼和不远处长满野草的烂泥滩。作为彼时福建物流通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何建平受命构建园区进出口通道,服务福州保税区内的企业。“当时,保税区内的企业不多,我们则是第一批入驻的物流企业。”何建平回忆道。

  对于1993年3月8日正式挂牌营运的福州保税区而言,2001年其正处于历史上最黯然的低谷期。由于深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福州保税区企业难以开展国际贸易,保税区招商引资也深陷困局。到1999年,保税区企业从1998年的600多家萎缩至200余家。

  为转变福州保税区发展的不利局面,2000年~200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赋予福州保税区独立行政管理体制,并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福州海关出台政策,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直通式的通关模式,实行“区港联动、直提直放”。这些举措解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保税区发展的枷锁。

  2001年,这一年,福州保税区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致力于海峡两岸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吸引了伯灵顿物流、马士基物流等一大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区运作,形成了出口拼箱、进口分拨和贸易配送等三大物流特色,促进了保税区经济裂变式的发展。

  到2006年,福州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72亿美元,海关征收关税7.47亿元,财政收入1.0181亿元,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30亿美元的物流配送服务,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55.5倍、75倍、4.8倍和4.2倍。

  挥师江阴 保税物流园区快速崛起

  2006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首次写入当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福州的发展迈入快车道,尤其是临港工业迅猛发展。福州保税区原有的政策功能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时,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福耀玻璃等一大批全省大型三资企业对保税物流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升级,福州保税区势在必行。

  2006年,福州市委将福州保税区二期1.2平方公里置换到江阴,申报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福州保税区正式挥师江阴。2007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

  2008年7月2日,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厦门象屿、中外运、八方物流、宏高物流、瑞格物流、越海物流和万达物流等17家企业先后入驻,一期仓库和土地基本被预订一空。除了冠捷、华映光电、LG麦可龙、清禄鞋业等企业及10多家关联企业已将外地运作的“一日游”业务拉回园区运作外,区内冠捷供应商LG和CMO公司开展了VMI(供应商库存管理)业务,福建捷联电子开展了宏基和联想项目“一日游+特殊监管区域间转关相结合业务”,胜狮物流开展了出口拼箱海运出境业务。园区内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进出口业务蓬勃发展。

  2009年,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35.91亿美元,进出园区货物流量2.17万标箱,缴纳海关税收8.24亿元。

[!--empirenews.page--]

保税港区获批,福州“自由港”之梦开启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唤着自由港的诞生。目前在我国保税港区是最接近于“自由港”的形态。
 
于是,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作不久,2008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福州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福清出口加工区、福州港江阴港区1~9号泊位和江阴铁路物流园区整合建设福州保税港区,并上报国务院。历经一年多的孕育,2010年5月18日,福州保税港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从福州保税区到福州保税港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意味着新的发展模式的开启。
 
成立保税港区,空间上,由最初的0.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9.86平方公里;政策上,实现了港口和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特殊政策功能的完美结合,具有口岸、物流、加工、贸易等功能,临港加工优势更加凸显,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福州保税港区(一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福州的“自由港”之梦正式开启。打造世界级港口、临港工业腾飞、实现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对接,这些都将逐步实现。
 
福州保税港区的设立,不仅可以实现五区人、财、物的集约利用,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可以把这5个区域(福州保税区、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福清出口加工区、福州港江阴港区和江阴铁路物流园区)各自的政策功能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联动,产生“1+1+1+1+1〉5”的效应。
 
现在这些作用已经初步显现。目前江阴港区已开通香港线、台湾线及内支、内贸等航线,其国际航线已延伸至欧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
 
如今已经是福州保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何建平对此深有感触地说,目前,福州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与码头作业有关的物流企业都已经入驻保税区,昔日野草疯长的荒凉景象早已为密密麻麻的厂房和堆场所替代,保税区内已是一地难寻。
 
三大目标:对接台湾 辐射全国 通向世界
 
站在“自由港”的肩膀上,福州保税港区人给自己提高站位。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这是马尾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保税区)立区时的响亮口号,也是马尾改革开放的响亮口号,福州保税区曾经出台了红灯呈报制、限时办结制,红灯呈报制:任何个人、任何一级部门都无权否定企业项目在落地时客观提出的问题,必须逐级上报;并承诺在规定的办事时间办结。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曾作为改革开放的精神名震全国,更成就了马尾大开放的辉煌。福州保税区蝶化成保税港后,更是向社会、企业公开承诺:福州保税港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区域,福州保税港区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主要港口台中仅100海里,距基隆仅150海里,是发展对台经贸、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最佳承载基地。同时,福州保税港区西接赣、湘、鄂等省,又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汇集中心,具有广阔的政策功能辐射腹地。随着福建省出省通道的打通和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福州保税港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商贸、物流、加工制造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与长三角、珠三角衔接,同时辐射台湾海峡、通向世界的一个战略平台和绿色通道。
 
海西国际货物物流绿色通道。通过温福、福厦铁路分别与甬台温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对接,形成长三角通往珠江三角洲的便捷通道,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间架起一座便捷的桥梁。通过与南平、三明、龙岩、宁德、赣州、梅县等周边县无水港的对接,成为无水港货物的出海通道。
 
连接海峡两岸的跳板和桥梁。凭借福州保税港区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的深度对接,使得台湾货物与大陆货物可以通过台湾自贸港区与福州保税港区之间绿色通道分别进入大陆和台湾市场,并实现两个特殊经济区政策功能互享、优势互补、企业互动,资源互用,发挥1+1>2的效应,共同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区域航运物流中心。
 
通向世界的自由港。凭借开通的欧地、欧洲、中东、西非、美西远洋航线和韩国线、日本线、东南亚线、香港线、台湾线和内支、内贸航线,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通向世界的自由港。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在福州保税港区管委会书记陈承茂雷厉风行的带领下,一个通向世界的自由港,一条连接两岸的绿色通道,一个对接台湾自由贸易港区的平台,由此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于人们面前。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