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战“疫”有温情 同心亦同行

——来自福清集中观察点的暖心故事

2020-04-09 10:16:07来源:福清新闻网

战“疫”有温情 同心亦同行

福清新闻网-福清侨乡报4月9日讯(记者:林文捷 陈盼兰)“当我们克服心中的恐惧,排除万难回到中国时,当我们满怀愧疚是否给祖国增加负担时,你们轻轻的一句欢迎回国,瞬间安抚了我们紧张、不安的心情。”

“各位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这14天给你们添麻烦了,千言万语汇成四个字:非常感谢!”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家乡的美好,所有工作人员,为了我们不辞辛苦、无私奉献,我在此感谢这些无名的守护者。”

连日来,我市集中观察点各酒店不断收到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让各集中观察点及入驻工作组工作人员倍感欣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相遇,虽不曾相识,大家却好似一家人,彼此牵挂、心意相通,一个个暖心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家”中不断上演。

隔离不隔爱

自进驻集中观察点酒店以来,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忙到深夜,有时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们的实际工作远远超出了专业的范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妥善安置上,尽力满足每一位观察人员的生活需求和心理辅导。

3月18日,南岭工作组的陈谋风和其他6位党员干部共同入驻集中观察点酒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一头雾水,也得边做边学,第一批和第二批人员到酒店间隔仅一个小时,我们很快熟悉了基本流程,两个小时后第三批人员入住时,我们就开始能够流利操作了。”陈谋风告诉记者。

严格的防控举措背后,是温暖的真情关怀。当发现入住的人员中有一名1岁的小朋友,而每天却是统一配餐时,工作组就同酒店商量,为孩子单独配餐,保障孩子的营养需求。“我们联系了孩子的父母,请他们列出3种孩子能吃的食物,让厨房给孩子单独配餐,孩子的父母十分高兴。”陈谋风说,当他们发现入住人员中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时,立刻与驻点医生沟通,了解他的身体情况,为他定制糖尿病病人食谱。

针对集中观察人员反映的各种服务保障问题,各入驻工作组通过小组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在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服务好集中观察人员。

3月20日,工作组发现从新加坡回来的陈女士情绪激动,经过询问得知,陈女士此次回国是为了解决家中房子的征迁问题,但观察期间无法回家丈量,陈女士因此十分焦急。得知情况后,工作组向陈女士详细讲解了我市相关征迁政策,并帮助她联系上负责陈女士家征迁的新厝组,短短3个小时,就通过线上沟通,帮助陈女士完成了丈量工作。

暖心的“警服蓝”

在工作组中,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公安人员,他们除了配合工作组做好观察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外,在群众入住登记的时候,有时还要当起“宣传员”。

“开始有些人感到非常不解和不满,我们也会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讲解、情绪安抚工作,竭尽全力做好服务,使留观人员短时间内就感受到家的温暖。”渔溪派出所民警姚寅丰告诉记者,3月25日下午,工作人员在登记手续的时候发现一名孕妇有出血情况,他们立即同工作人员一边安抚该孕妇情绪,一边及时联系急救车将其送往医院检查,使暖心的“警服蓝”在观察点和观察人员之间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守护防线。

4月2日,音西派出所民警陈伟超的妻子诞下了双胞胎,在妻子怀孕待产期间,因所里承担3个集中观察点勤务,警力紧张,陈伟超放弃陪护,仍坚守在观察点一线的安保岗位,有时一周都没有回过家。“我妻子一开始也感到一些压力,担心我在一线的工作,后来她觉得还是要支持我的工作。”除集中观察点的勤务外,陈伟超还要兼顾所里自己负责的案件。和陈伟超一样,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民警们都需要兼顾两头的工作,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他们没有任何怨言。

虽辛苦却因感谢动容

市人社局的王远坤是3月2日入驻集中观察点的。“我当时接到通知还不知道是什么事,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一个月以来,王远坤是组里唯一的联络员,24小时驻守酒店,每次有人入住、离开,王远坤必须在现场。“平时我在单位是负责劳动仲裁方面的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联络员、报表这一类的工作。”尽管如此,他也很快上手了工作。期间,王远坤仅离开酒店两次,每次不到一小时,都是回宿舍拿换洗的衣物。“家里人和女朋友肯定也会担心,但是我能做的就是向他们报平安。”

最让王远坤感动的是,一名从日本回来的老奶奶,在离开观察点时向工作人员鞠躬致谢。“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是听说了这个举动,感到大家的付出是值得的,内心十分感动。”被集中观察人员肯定,也更加坚定了各工作组、酒店工作人员的信心和决心。

同心亦同行

前方的暖心关怀,离不开后方的“神经紧张”。在集中观察点工作组办公室,还有一群人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她们来自文化战线,是市图书馆、市文旅局、市文化馆工作人员,本职工作“文艺范”十足,但到了集中观察点工作组,所有人都撸起袖子,变成“火眼金睛”“三头六臂”,一头扎进了数不清的统计数据、报表和接不完的电话、微信中。

市图书馆副馆长陈小群负责工作组的报表统计,原本对数字“特别不敏感”的她,经过一个多月的历练,如今早已是各种表格熟稔于心;林燕和李莉来自市旅发中心,她们负责核酸检测名单核准,留观人员进驻集中观察点、隔离期满离开,一进一出一共3次核酸检测,她们要从中发现漏检、少检等细微问题,“找漏洞,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要确保所有数据一致。”林燕说。

来自市图书馆的俞平2月1日起便参与工作,从最初对湖北籍人员的集中观察到现在对境外返乡人员的集中观察,俞平见证了集中观察点工作的日益规范和完善,但她鲜少和人说起最初所有联络、统计工作都只有她一个人负责时的辛苦,“家里顾不上,电话微信从早接到晚,这些大家都一样。”

俞平是湖北人,对家人的牵挂,她从不曾表露出来,唯有和她同个工作单位的陈小群偶尔能得知一二。

来自市卫健局的郑清文被组里的同事们称为“聪明哥”,他想出微信群接龙的方式,将各集中观察点的数据统一收集,方便同事登记、汇总,平时还要负责会议安排、记录、接待检查等各种工作。作为卫健系统的一员,郑清文比其他人更早来到抗疫一线,曾经一天之内跑遍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统计物资储备,如今他更多的是加班到凌晨三四点,迎着冷风披着星光回家。

集中观察点工作组办公室作为中转枢纽,担负着各种信息的汇总、流通。不懂统计、没做过行政,全部从头开始学起,加班加点早已是常态,下班回家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办公,甚至原单位的分内工作一个也没落下……这一切,没有人抱怨过。

如果不曾走进这里,这些故事也无人知晓。

“当时想的只是能做什么?我们都是普通人,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就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集中观察点工作组的同仁们表示。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