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州:创新为魂 文化获得感满满

2017-12-06 14:14:58来源:福建日报

  11月15日,福州市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带着第一批“鸟巢书屋”,送进连江县多所小学,让公益图书在学生中“漂流”。

  用一本书换读多本书,让知识的清泉在偏远地区流淌,鸟巢书屋的推广,是福州市持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近年来,福州市结合实际,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不同群体收获满满文化获得感。

  在今年6月的文化部督查中,福州市“鸟巢书屋”创造流动阅读新形式、“艺术扶贫”助力精准扶贫获得文化部点赞,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具有典型示范和借鉴意义的20个特色亮点。

  鸟巢书屋筑造书香天堂

  在永泰县嵩口镇民俗博物馆,一个绿色铁皮箱里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本书,书箱正上方写着“涵养公益书屋”,右侧贴着“福建义工俱乐部支教团”的标识,这就是“鸟巢书屋”。

  今年寒假,来自福州一中的岳楚涵同学和她的母亲熊君玲参加了福建义工支教团冬令营,在嵩口镇投放了4个鸟巢书屋并捐赠了200本图书。4月22日,嵩口镇社区公益图书馆正式开馆后,岳楚涵和她的母亲又捐赠了9个鸟巢书屋,并通过购买和募捐,筹集了1000本图书。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希望能向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传达阅读改变人生的理念。”岳楚涵告诉笔者,受家庭氛围影响,她与母亲加入了福建义工支教团,前往多个地方支教。她发现,有些地方可供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匮乏,这促使她思考阅读推广的新形式。

  截至目前,13个鸟巢书屋分别分布在嵩口镇的民俗博物馆、供销新社等核心旅游景区与以龙口厝为代表的古民厝里,嵩口镇成为全国第一个放置“鸟巢书屋”的旅游景区。

  为进一步扩大“鸟巢书屋”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今年初以来,福州大力推广“鸟巢书屋”进校园,创新流动阅读的新方式。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作为首批推广单位,与福州市艺术扶贫挂钩的25所中小学共建100个“鸟巢书屋”。县(市)区创建办、图书馆也将在各自辖区内配置“鸟巢书屋”。全市计划在2018年2月建成“鸟巢书屋”400余个,并将持续推广。

  今年6月,文化部组织督查组对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中期督查中,认为“鸟巢书屋”是对农村、基层阅读推广的有效形式,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公益捐赠精神,小创意赢得了大效益。

  文化专干重塑基层队伍

  去年4月,鼓楼区文体局、鼓楼区文化馆等官方网站上,一则面向社会招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消息引人注目。

  原来,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鼓楼区文化馆、街(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整体文化功能,鼓楼区文化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区财政保障的编制外区文化馆、街(镇)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22名。

  “招贤令”一经发出,鼓楼区先后收到了300多封求职简历。求职者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待遇不俗,而这背后是鼓楼区的财政保障,加大投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22名专业人才,基础好、有工作热情,如何发挥他们的才干,为鼓楼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添砖加瓦?

  答案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鼓楼区组织了一系列系统培训,不仅有专业能力培训,还结合实际,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建设、公文写作等方面培训。

  经过培训,22名街镇文化专职人员上岗服务。按照“1+1+2”基层文化管理模式,即每个街镇均指定1名分管领导,配备1名专职文化站长及2名文化专员,共同负责开展街镇文化工作。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如建华社区的文化干事王阳阳、林倩两人同心协力,前不久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举办了一台文艺演出,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赞扬与一致好评;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林志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受邀为省少管所的文艺演出队策划编排文艺晚会。

  “统一配备文化专干,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服务场所管理人员缺编、待遇不落实,在岗不在位等问题。”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福州正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

  艺术扶贫点燃文化星火

  闽侯荆溪埔前小学的孩子们每周最期盼的,是周三的艺术课。

  “老师来啦,我们又可以学跳舞啦!”近日,当笔者随志愿者一行从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闽侯荆溪埔前小学时,早已在校门口等候的孩子们就欢呼着迎上来。

  操场就是孩子们的舞蹈室,有些舞蹈需要做跪膝、劈叉的动作,尽管水泥地面又硬又凉,但孩子们跟舞蹈老师高潮一丝不苟地完成动作。

  62岁的高潮是闽都舞蹈团的舞蹈骨干,从去年开始,她加入到了福州“艺术扶贫”工程的行列中,成为了一名文化志愿者。她说:“这些山里娃舞蹈是零基础,但孩子们特别会吃苦,特别好学。能成为文化志愿者,有机会为山里娃播撒艺术种子,我非常荣幸!”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师资匮乏,福州市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长期没有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2005年,福州市启动“艺术扶贫”工程,由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文化志愿者赴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开展公益性艺术课程培训和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

  艺术扶贫贵在坚持。通过10多年的努力,参与该工程的贫困、边远地区的学校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还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具有潜力的艺术苗子。“这一工程之所以长盛不衰,重要一点是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完善中扩大影响力,保持生机与活力。”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说。

  艺术扶贫重在实效。截至目前,全市文化馆(群艺馆)通过与35所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共建,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语训等艺术课程,受益师生达数万人次。台江区文化馆、闽清县文化馆2家单位被评为“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先进单位”,13人次被授予“福建省艺术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文化似水,润物无声。顺应改革时势潮流,福州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为不同群体奉上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建设新福州夯实精神根基,奠定文化基础。(蔡传春 林玫)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