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新闻 >> 正文

活动“火”起来 文化“动”起来

——福州大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7-06-26 17:12:56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讯 这个夏天,榕城的文化热浪扑面而来:从夏至的一声伬唱轻吟,到立秋前鼓岭万国公益社的文化市集狂欢,为期50天的“‘宜夏’榕城文化艺术季”,把近100场公益文化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与此同时,作为福州市又一座地标建筑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明年建成后,将如一朵巨大的“茉莉花”,绽放在福州三江口。

  近年来,福州全力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创建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让活动“火”起来、文化“动”起来,广大群众便捷、自主地享受着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坐落于城市繁华地带的福清市文化馆,在福清市民眼中,非常“高大上”。这里占地4500平方米,拥有多个“国字号”头衔:文化部“一级文化馆”、中国音协合唱联盟培训基地和音乐创作基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新馆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条件好,与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过,活动室还是不够用,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福清市文化馆馆长林琛笑着说,“这是甜蜜的烦恼”。

  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沿海山区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城乡的全面覆盖。

  为解决文化设施短板,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福州连续两年将全市1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1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前乡镇的文化站‘居无定所’,甚至连牌子都没有。现在都有了固定阵地,也配齐了设备和人员。”永泰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杨世强对此深有感触。

探索文化供给侧改革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供不应求”之中更有“供不适求”的矛盾。为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福州着力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让文化服务“活”起来。

  闽侯县建立了“队伍节目库”,设立“周末农家戏台”点单台,群众想看什么节目,可通过“点单台”投票选出;同时设立“公益课堂点将台”,各乡镇文化站根据培训、辅导需求进行自主点将。

  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福州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实现文化产品定制化配送与运营,从而推动了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同时,福州积极引入文化“互联网+”理念,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目前,福州市各级文化部门均开设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第一时间发布公共文化服务各类资讯,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便捷化。

在“动感”的文化中感受幸福

  “在大家的合唱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福州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由衷的幸福感。”这是著名音乐家徐沛东在福州温泉公园,偶遇一批当地歌友齐聚而歌,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

  在福州,像温泉公园这样具有规模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点有30多个。“畅想五一”激情广场合唱团团长林锋说,福州市文化部门实施的“八个一”工程,让各激情广场示范合唱点有了业务、经费、设备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由此凝聚了各示范合唱点的力量,“各个示范点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的心情就像歌里所唱的‘幸福的歌声满天飞’”。在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评比中,福州市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获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类“群星奖”。

  如今,在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动感”的文化活动,立足群众,面向社会,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利民、文化安民和文化强民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