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合作助力 共建共治

海口镇四种模式激活治水机制

2018-08-16 11:58:26来源:福清新闻网

福清新闻网-福清侨乡报8月15日讯(记者:陈钟兰 实习生:蒋娜娜)走进海口镇云光村,午后微风徐徐,沿着岸边休闲栈道漫步,数千平方米的池塘水面泛起阵阵涟漪。进入水中央的景观亭,立马感觉周身的热气消散了不少。

  自开展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工作以来,海口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创造性地启用四种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湖库水系连通建设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全镇水域环境治理成效,“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在许多村庄正由蓝图变为实景。

  “村企合作”模式。在保障水库、池塘基础功能,满足生产灌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海口镇鼓励乡镇、村里的企业,与村集体共建共管、共同开发利用村池塘,云光村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云光村村主任郑承品告诉记者,村里的这口池塘有11亩之宽,恰巧旁边就有一个休闲农庄,于是便与农庄合作,由农庄负责出资整治池塘,整治后的池塘景观对村民免费开放,而农庄可以利用这一景观吸引更多的游客,可谓一举两得。

  “乡贤助力”模式。牛宅、石溪村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主动与村乡贤对接沟通,寻求支持,将慈善资金注入到涉水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石溪村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和开展湖库水系连通建设以来,村中的乡贤企业家诸如林华等已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为村中的水域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邻村共建”模式。城里村和牛垣村,两村共有一口池塘,城里村占三分之一,牛垣村占三分之二,两村商量合计后,由牛垣村为主牵头整治,治理完后,池塘仍属两村共有。大村帮小村、强村助弱村,共建共管共享邻村之间共有水域和水资源,这种模式也在其它乡村推行。

  “镇村共治”模式。对村财薄弱、资金困难的村,海口镇里则加大财政资金倾斜扶持力度。工农村村财比较薄弱,镇里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发动村民参与治理,使该村的治理工作不掉队,不打折扣。

  有效的治理模式,让海口镇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渠道清理15.25公里,截污44处,堵漏80处,新建池塘1口,清淤扩容池塘11口,景观改造池塘3口,整治山塘2座,在全市水域治理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编后语

  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若要渠水清,得有资金来,财政拨款无疑是开展水域治理工作的资金保证。不过,海口镇的治理模式却跳出了“等靠”财政拨款的资金投入模式,寻找了多源头资金链,找到了资金源“活水”。善于利用村自身的资源优势,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海口镇的治理模式,给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工作寻找资金“活水”提供了借鉴,兴许可以为水域治理工作带来活力。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