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福清城区夜市大排档生存现状调查

2013-12-12 10:17:49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文/陈贤清 图/郭成辉

“露天厨房”亟需规范管理

——城区夜市大排档生存现状调查

2_调整大小.jpg

  在玉屏、音西、宏路、石竹、龙山等街区,分布着200多个夜市小吃摊点,这些摊点在方便市民享受美食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摆出了一道“难题”。

  隐患不容忽视

  “美味烧烤”、“风味小吃”、“特色小炒”……每晚6点过后,各样小吃摊点开始在街头巷尾陆续上场。到了晚上10点,无论在新城区,还是旧城区,小吃摊前面都会聚集着不少食客,有时还会出现“一桌难求”现象,而摊主则忙得不可开交。

  食客们吃得开心,但却很少主动将餐后留下的一次性餐具扔回垃圾桶,不少小吃摊周边存在“脏、乱、差”现象。前日,记者在渔市街一个刀削面摊点看到,来这里吃面的食客络绎不绝,地上丢着不少一次性筷子和餐盒,餐巾纸随地可见。来自河南的摊主周先生说,很多食客在用餐后,直接将垃圾丢在了地上,因为忙着招呼生意,来不及收拾垃圾。他们希望食客自觉爱护用餐环境,因为环境干净,生意自然也会好些,但很少食客能够做到不随意扔垃圾。

  环卫工人谭女士告诉记者,由于食客乱扔垃圾,每天凌晨,小吃摊收摊后,她和同事在渔市街要清理一大车垃圾。

  “我最难以忍受是烧烤摊飘出的难闻味道。”家住成龙步行街的林先生说,每到晚上,那些烤羊肉串的、卖臭豆腐的摊点,都会在他家楼下叫卖。有时,摊主还用一个大风扇对着烤炉吹,烟气吹得满街都是,闻不惯味道的行人都捂着鼻子走。尤其在夏天,这些小吃摊每晚都要营业到凌晨2点多,摊点散发出的味道特别难闻,想开窗透气都不行。

  如果说大排档留下的垃圾还可以清理干净,难闻的味道能够克服,那么,这些摊点长期在地面上形成的油污则令人感到头痛。

  在石竹街道一大排档处,记者发现,这些摊点前全都放有一个水桶,用来清洗餐具,但这些水经过多次使用后,满是油污,被摊主随意倒在路边,甚至有些摊主直接将污水倒在人行道上。

  “从未看到摊主主动清洗路面油渍。”居民林小姐告诉记者,看到人行道被油水污染,居民们十分无奈。

  在西区“国际公馆”小区前,每晚8点多,就有小吃摊沿着人行道做起了生意。但这里也是音西街道不得已才采用“堵疏结合”的策略,给摊贩提供的经营场所。记者看到,大部分的小吃摊都没有按照街道城管人员的要求,在摊位下方铺设地革等防污措施,污水也直接洒在路面上。一位摊主说:“只有遇到检查夜市时,大家才会在摊点下面铺上地革,应对检查。”

  “卫生很重要。”采访时,大部分市民对大排档的食品安全表示关注。

  贾师傅做过五年烧烤生意,现在已经改行。他向记者透露说,那五年时间,摊点的生意虽然不错,但他从来不吃自己烤出来的东西。

  “为了利益,露天烧烤经营者什么方法都会用,卫生方面都不合格。”贾师傅说,一些摊主为了节省成本,所用的烧烤原料大都是“三无”产品。为了使变质的牛肉或猪肉带有羊肉的味道,一些经营者会把切碎的牛肉或猪肉用羊油和一些调料浸泡。有的人为了“节支增效”,经常使用未经检疫的“廉价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主说,让变质的肉散发出香味并不难,只要往肉里过量添加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原本质量低劣的肉吃起来就细嫩多了,然后再多加些调料,经过炭火烧烤,即使腐烂的肉也能散发出香味。[!--empirenews.page--]

e802945ajw1ebgaij73pnj20jj0md77u_调整大小.jpg

  入市门槛较低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即便大排档市场存有诸多隐患,但仍得以生存并发展。而夜班族、晚间休闲人士则是大排档消费的主要群体。

  在“和谐盛世娱乐城”上班的韦小姐说,她和同事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1点,街边大排档成了她们吃夜宵的主要场所。和韦小姐一样,在冠捷公司上班的小何告诉记者,由于经常在夜间加班,他和工友经常会光顾工厂附近的一个小吃摊,享用排骨面或牛肉面。

  据业内人士分析,全福清大排档的日营业额约在10万元,这可以折射出大排档生意的红火程度。尤其是城区小吃摊,生意很不错。

  “我每天的营业收入都在600元左右,刨去成本和人工费,还能盈利200多元。”摊主吴女士说,4年前,她从重庆来福清做麻辣烫生意,因为生意不错,前年她把孩子也叫到福清帮忙做生意。

  去年,来自广西的杨女士跟着老公在石竹街道一处大排档摆了一个“桂林米粉”小吃摊。仅一年时间,他们就为2个儿女上大学赚够了学费。今年,她的米粉生意越来越好,正和老公商量,准备在城关找个地方,摆第二个米粉摊。

  “不用租昂贵的店面,几张桌子、几把凳子、一个炉灶、一个锅,几样简单设备就能做起生意。这对我们这些没有多少资本的人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摊主魏女士说,今年初,她花了1万元钱在城区摆了个“龙骨粉”小吃摊,仅两个月时间就收回国成本。

  不少摊主表示,市场需求旺盛、入市门槛低是夜市小吃摊能够生存的重要原因。不用缴太多的管理费,“来去”自由,摊主们自己“把握”卫生、防疫等必备条件。很多小吃摊经营多年,每年仅遇上一两次食品安全检查。监管上的缺失,无疑也帮助了大排档的生存。

  有识之士支招

  目前,我市的大排档主要分布的区域有:玉屏街道渔市街、一拂街、后埔街、华侨影剧院等路段,共有40多个摊点;音西街道中环路、诚丰世纪园对面、交通局周边以及清航街等路段,共有100多个摊点;宏路邮政局附近路段,共有10多个摊点;石竹街道成龙大酒店附近路段,共有20多个摊点;龙江、龙山街道的大排档分别在福建师大福清分校附近路段和龙山车场附近路段,共有数十个摊点。

  应该说,这些大排档在给市民提供美食和方便的同时,也为部分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但大排档的环境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破解这一难题,仅靠城管部门是不够的,这需要多部门合作。”一位城管人员一语说出大排档管理“症结”。在他看来,仅凭城管单方面的执法,力度显然不够,因为他们的执法范围仅限于取缔违规摊点,下发《处罚通知书》,没收经营工具等。但在很多时候,大排档摊主都会跟城管玩“猫捉老鼠”游戏,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无奈。而对于食品安全,他们更无权监管。

  记者了解到,管理大排档的部门有很多,包括卫生监督、卫生防疫、环卫、工商以及公安、消防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排档的存在已经不可避免。如何管好大排档,创造一个良好的大排档消费环境,从现实情况来看,将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有识之士认为,各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夜市摊点进行综合性管理。要在不影响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在城区规划出一块区域供夜市摊点经营,并实行规范管理。今后,要将大排档发展纳入新城区规划,安排“预留地”,将其当成公共事业来做,如:建加油站、垃圾处理站等,避免大排档占道经营。此外,要完善大排档停车场以及水、电等配套设施等,保障整洁有序的夜市消费环境。而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则需要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打击“三无”食品源头的力度,保障市民饮食健康。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