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一位侨贤与前华村的情结

——记印尼乡亲何善照先生的爱乡情怀

2013-08-26 09:36:17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记者 陈仁杰 通讯员 何积金

2013082523435084.jpg

  (一)

  何善照先生系旅居印尼泗水的华侨,1932年出生在江镜镇前华村,1961年旅居印尼,在印尼,他一生致力于橡胶业,是印尼著名的企业家。

  从玉融大地走出的一代侨贤——何善照先生一生可谓历经磨难。从1932年出生到1961年的30年光阴岁月里,他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那时,他的一家8口人,只靠父亲耕种一点薄田维持全家人生计,家徒四壁,青少年时期的他,因贫穷而经受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青年时期的何善照只身进一都深山老林砍柴,把卖薪之款全部用于家庭开支。“1961年,当他申请旅居印尼的签证送达时,那时,他还在山里砍柴,我们在一都深山里找了好久才找到他。”何先生的家人说。历经千辛万苦的他,从此脱离了苦难生活,走向了新生活。

  在这30年的光阴里,贫穷不仅铸就了何善照先生勤劳本色,更培养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为他后来的造福家乡奠定了基础。

  初到印尼,何善照先生就进入了橡胶业,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事业有了飞快的发展。1971年,他回到了阔别10年的家乡,但那时的家乡面貌跟10年前并无两样,村民们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他想尽自己最大能力,为乡亲做点最有意义的好事、实事,但该从哪儿入手呢?他想了很久。

  在回乡的那些日子,他访亲问友,四处走走、看看,了解村民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这期间,有村民告诉他,看病难,要是村里有个医疗站就好了!也有村民对他说,手工碾米实在是太辛苦了,要是有个加工厂,机械碾米那该多好!这两件事,都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次回乡,他捐建了村医疗站和一个靠柴油机发电的大米加工厂。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何善照先生开始了他长达43年的捐献家乡之旅,直至临终从未间断。

  1975年,何善照捐建村戏院,解决村民看戏难问题;1976年,他为全村拉电,终结了前华村没有电的历史;1980年,他捐献一台大彩电给村部,让村民第一次看上了电视;1984年,他拿出巨资先后捐建了前华小学校舍、教学楼;1988年,他捐资2万元给江镜镇侨联,解决办公经费困难问题;1997年,他捐资修建一条长2.5公里、宽11米的村路,以及影剧院、何氏宗祠、市场;1999年,他捐资百万建前华小学宿舍楼……这么多年来,何善照先生为村里办了多少好事,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依然处在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困境中,尤其是老年人的晚景更是清贫。何善照虽然离开故土20多年了,但过去饥寒交迫的窘境常常在脑海里浮现。他怀着同情贫苦、体恤老年人的怜悯之心,于1982年在前华村成立了“老人基金会”,建立长效救助机制,为全村12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救助金,直到今天。这也就是说,当年,每位老人每年从何善照先生那里领取的救助金,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7个月的工薪。

  他特别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几十年以来,只要村里的乡亲遇到天灾人祸,他都给予500元的补助金以示关怀。每年还乡,他都开展春风送暖活动,为同宗困难户乡亲送上慰问金。

  何善照先生不仅为故园前华村做了许多的善事,而且,他还热心于为福清的公益事业捐款,“闽江调水”、“撤县建市”……都有他的慷慨捐助。在撤县建市20周年之际,他还获得福清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福清市热心公益事业贡献奖”。

  何善照先生的生活十分俭朴,在他身上依然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何善照先生的公子何贤明说:“在印尼,父亲有多家工厂,多少年以来,父亲依然保持着勤劳本色,每天清晨3点起来,亲自到工厂发动机器、预热机器,为开工前做好准备,给工人的上班节省了许多时间”。

  前华村支书何小明告诉记者,何善照先生虽为亿万富翁,但他的简朴让许多乡亲为之动容。他说,一直以来何先生勤俭持家,对自己、对家人要求严格,印尼的天气很热,他的餐厅却没有空调和电风扇。自家一日三餐不吃好的,能吃饱就行。但他却舍得把大把大把的钱施舍给乡亲,捐献给家乡的公益事业,他的这种古道热肠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何先生的大公子何水乡说,从1971年起,父亲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每年都回乡至少一次。为了让后代子孙记住家乡,记得自己的“根”,他每次还乡都带上自己的家人,最多的一次带上后代子孙30人还乡谒祖,访亲问友,还带上他们参加公益事业活动,教育后代子孙沿着父辈、祖辈走过的路,爱乡恋土,回馈桑梓,薪火相传。

  2013年8月2日,何善照先生在印尼泗水家中辞世,终年82岁。噩耗传来,前华村的男女老少都为之悲恸,他们为失去一位乐施好善的慈善老人、一位一生不忘故乡造福桑梓的长者,而感到惋惜。何先生的二位公子告诉记者,父亲在临终前还一直恋恋不忘家乡,嘱咐他们要继续捐助家乡,完成他老人家未竟的事业。

  伟哉!何善照先生!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