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东南亚著名华人企业家林文镜:逆境成才富而思源

2013-03-07 11:27:08来源:人民政协网

东南亚著名华人企业家林文镜:逆境成才富而思源

林文镜

世界福清侨商联合总会成立大会现场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侨商林文镜。说起林文镜,福清父老乡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像一座丰碑,矗立在福清大地上。

  融侨集团董事长林文镜先生(DiuharSutanto)系东南亚著名华人企业家,曾被印尼政府授予“印尼民族企业家”称号,现任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名誉主席、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第一副主席、新加坡福清会馆永久名誉主席、林氏集团董事总经理、华仁谊那集团董事长。

  逆境成才

  林文镜于1928年3月19日出生在福清阳下街道溪头村,7岁时离开家乡赴南洋与父母亲团聚。17岁时父亲去世,还未成年的他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富而思源

  “邓小平是我的恩人。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回来报效祖(籍)国。我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靠的就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问我为家乡捐了多少钱?哪有儿子孝顺母亲还要记账的。”

  林文镜与邓小平从未谋面,但这并不妨碍他与邓小平神交已久。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与邓公晤谈,没有将自己按邓公理论改变家乡的心得,告诉邓公。

  成为富豪后林文镜并没有只顾自己享乐,依然惦记着生育他的家乡福清溪头村。“从1970年到1985年期间,在没有回国见面的情况下,林文镜向家乡乡亲汇款近亿元人民币。”有人曾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empirenews.page--]

  牺牲小我

  回到东南亚,林文镜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将海外的主要产业交给合伙人,只身回到老家——中国福建省福清,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林文镜深知将产业托付给合伙人的后果很可能血本无归,但他觉得一心不能两用,家乡的富裕重过个人的发财。他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

  从那时开始,林文镜一次又一次将个人发财机会拱手让出,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时间和精力。因为他想集中所有的时间与精力,为家乡创造更多致富机会。其实,身为海外巨商的林文镜非常清楚,这些千载难逢的机会,无疑会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但是,他却说:家乡的富裕比我个人发财更重要。

  为了家乡,林文镜一次又一次牺牲了富贵双全的机会。其所侨居国的总统,曾以内阁部长的高位邀他回去,他又拒绝了。他说:此生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让我的家乡不再贫穷。

  造福一方

  林文镜首先从改善福清投资环境入手,兴建融侨大酒店,上马3000吨江阴下垄集装箱码头,修建宏路到福清的水泥路,捐赠10万门程控电话母机,捐资办起了一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还开办了农民夜校。他还捐资办起了医院、图书室、礼堂、网球场、田径场、电影院。福清缺水,乡下人原来喝的水都是上游受过污染的河水,林文镜担心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村民的体质。他积极支持,推动闽江调水工程,并带头捐巨资,为的是能根本解决今后福清工业发展水资源的瓶颈,同时让村民喝上甘甜的自来水。他还捐资修建了四车道的水泥公路从溪头直通县城。

  尔后,林文镜力主千方百计引进外资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协助福清政府联合创办“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独资创办“洪宽工业村”,利用自己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吸引大量外商、台商投资福清。

  那段时间,林文镜自掏腰包做“福清招商大使”,穿梭于世界各地,向人们介绍福清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回报前景,邀请客商到福清投资兴业,其中仅台湾他就去了100多次,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一个台湾工商考察团到福清去。为了让台商放心来福清投资,林文镜甚至向台商保证,如果由于政策和其他环境等原因,在福清投资带来任何损失,将由他负责赔偿。

  在林文镜的精神感召下,很快就有80多位台商前往福清投资办厂,这其中包括现在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的冠捷电子等大型企业。为了吸引冠捷来福清,林文镜承诺自己先出资买地、建厂房,并提供生产流动资金,而当冠捷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显示器专业大厂时,作为董事长的他却把自己股份的一部分,让给乡亲和境外伙伴,他说“我想用这吸引更多企业家到家乡投资兴业”。

  1991年,福清提前一年实现了工业产值4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这时,林文镜又帮助福清制定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与福清市政府联合创办了“元洪投资区”,使福清在1995年经济实力跃升为全省第二。到2000年,福清工业总产值已达400亿元人民币。

  如今,位于林文镜老家溪头村的洪宽工业村拥有企业125家,80%仍是台资企业,以生产机电、铝合金、家具、食品、雨具等轻工产品为主,80%产品外销,2009年工业村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拥有现代化的公园、医院、学校、老人院。

  林文镜对家乡的建设,有“五个坚持”:即,第一个坚持,是打造年产值5亿美元的工业基础,他坚持5年达成了这个目标;第二个坚持,是让福清工业年产值达到50亿美金,他用8年实现了这个计划;第三个坚持,是建一个深水海港,他坚持了整整8年,江阴港一号泊位才建成通航;第四个坚持,是让福清工业产值达到500亿美金;第五个坚持,是让福清30万新侨的散资在造福家乡中得到强劲的增值、保持。前三个坚持都已完成,后两个坚持正在进行之中。对此,他很有自信。[!--empirenews.page--]

  反哺家乡

  这些年来,林文镜先生四处奔走,全力推动尽快实现自己的四大愿望:希望政府能重视新华侨的余资利用、开发福清江阴半岛、成立新侨银行和建设福清新城。

  在2004年首届世界闽商大会上,林文镜首次提出“新侨”与“新侨余资”概念。他说,“新侨”指的是改革开放走出国门的华侨;“新侨余资”是指新侨因为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无法在海外投资,因而将辛苦所得寄回家乡的资金。

  对于华侨的力量,林文镜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指出,未来海外华侨的主要力量在于新侨,祖国政府应重视联结和发挥新侨的力量。而那些在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他们多将在异域辛苦所得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由于没有投资意识和经商经验,往往将这笔侨资挥霍一空。

  这些年来,林文镜不仅这样呼吁,他还亲自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及其家人自由组合投资大陆。在林文镜的引领下,新侨余资已投入了福清江阴半岛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投资的项目有码头、港口、高速公路、工厂、国企改造、酒店、餐馆、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在家乡福清市工业产值从50亿美元向500亿美元发展的宏伟规划中,没有深水良港已成为经济制约瓶颈。于是,林文镜和时任的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一起去寻找深水良港,他们考察步行几百公里,终于找到了可建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江阴半岛大开发,林文镜先生已经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来推动。

  据勘探,江阴半岛可建1万吨至30万吨的深水泊位100个以上,而且有500平方公里腹地及天然避风港和黄金水道,长年不淤不冻,港口天然资源与面积超过新加坡,建成后将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亚洲、全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而且,在此建港区投资成本非常低,仅是新加坡的六十分之一、香港的三十分之一。这里,可建全亚洲最大的物流中心。

  2003年7月26日,林文镜就曾个人出资举办“江阴大开发投资洽谈会”,邀请世界各地230多名福清籍新侨代表回到故乡。洽谈会上,福州和福清市主管官员介绍了江阴的开发规划和发展目标,来自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专家则对江阴具体投资项目的增值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新侨研究如何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在江阴的投资项目。听到这些鼓舞人心的项目介绍,当场就有40多名旅居海外的福清籍乡亲,决定投资10亿元人民币参加江阴半岛开发。目前,江阴半岛上已有10余家由新侨独办或参办的工业企业。

  林文镜还殷切希望政府能出面牵头办一个华侨银行或者是新侨银行,由于银行的投资容量极大,可以让广大的中小华侨都来投资参股,成为银行的股东。他说,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合法广泛吸收新华侨的资金,运用各种方式参与国家建设。大量的新侨资金都可以吸收进来,既可以解决祖国急需的建设资金,又可以使新侨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还能借助经济这条红线将新侨的心永远与祖国连在一起。

  近些年来,林文镜又着力于推进福清新城建设。

  完成大我

  林文镜成功了。1987年他回到福清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时,家乡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3亿元,到2004年福清仅工业产值就达650亿元。最让林文镜自豪的是,在他的发现与打造下,世界级大港——江阴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营运中心——江阴国际运转中心、海峡两岸共用重工业基地——江阴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这不但将给福清带来强大的发展后劲,还将给海峡两岸都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如果说,昔日陈嘉庚自己毁家办学,向人们证实了华侨的捐赠可以造福家乡;那么,今日林文镜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则向世人展示了华侨不但可以捐赠家乡公益事业,还可以帮助家乡整体开发、改天换地,华侨可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