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黄道云:本土画家香飘海外(图文)

2013-03-04 10:23:10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图/文 记者 陈仁杰

复件 DSC02689_调整大小.jpg

黄道云(左)与他的导师、著名国画大师白云乡在一起

  提起黄道云,福清文化艺术界人士都非常的熟悉,因为他是扎根本土的、当今福清的最有实力的国画画家。

  1951年,黄道云出生于江阴镇下宅村,在小学时代,他就对美术课情有独钟。1974年,考进厦门工艺美院,专攻山水画。1977年毕业后,分配在福清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组织工作。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他的作品年年入选《榕城之春》画展,以及在我省举办的全国性画展,其中他的作品《洁》被入选南方六省一市美术摄影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当年,他的作品《武夷之春》在第一次参加《榕城之春》画展时,受到时任省画院院长的郑乃珖特别叫好,说“福清这小子的功底不错,是棵苗子”。

  黄道云参加工作那年,正是文革结束的伊始,但是受文革的冲击,我国文化界、书画界、艺术界仍然处于寒冬时代,保守思想、红色作品仍然是那个时期文化创作的主流,各种作品无不充斥着“极左”思想的痕迹。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大型壁画出现在北京机场。第一次看到袁运生的作品,黄道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他从袁运生的裸画中,看到了文艺的复兴,解放思想,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1985年间,梵高的《向日葵》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媒体上,让国人在经历了动乱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美术艺术。黄道云从《向日葵》里不仅感受到了东西方美术艺术的共鸣与反差,也确实感觉到文化艺术的复苏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此时的出国浪潮席卷整个福清。当年黄道云放弃国家干部的“铁饭碗”,东渡日本,自费留学。黄道云说,他的出国,源自于对艺术的追求,想到国外看看、了解西方世界的美术艺术,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empirenews.page--]

复件 旋转+E38D3255_调整大小.jpg

黄道云的作品、山水画《太行秋时》

  初到异国他乡,由于言语不通,黄道云曾在上野美术馆前的广场边卖自己的字画为生。一天,一位美国人看上了黄道云的字画,想出高价全部收购黄道云的作品。由于语言不通,两人比比划划,约定黄道云回去拿书画作品,对方在东京池袋车站等他。黄道云匆匆忙忙背着大包小袋的字画赶到池袋车站时,他居然找不到原先约定的出站口,他傻眼了,要想在浩如烟海的池袋车站找一个人,已经是绝对不可能的了。他失去了一次很好发展的机会。1988年,黄道云过五关、斩六将,考进东京艺术学院,成为该院仅录取6名学生之一的佼佼者。在国外,黄道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许多知识才干。

  1993年,黄道云回国后,在从事室内装修设计的同时,继续他的山水画、花鸟画。偶尔,他的作品也参展。2002年,他的作品《雄视》入选福建省美展,并被闽江大学所收藏。

  2004年,黄道云只身前往厄瓜多尔,旅居南美州。在厄瓜多尔,他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里的画,全部出自他的手,大使馆还经常用他的作品赠送外国友人。他的许多作品被外国收藏家收藏。

  在国外久了,见识多了,视野也就宽阔了许多。从东方到西方,十几年的奔波让黄道云切身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中国的国画艺术,是西方美术艺术所望尘莫及的。他想,自己是中国人,而且特别喜欢国画,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的根在中国,中国才是他艺术创作取之不竭源头。想到此,2010年,黄道云结束了旅居国外的生活,再次回到故乡。

  2012年,被聘任为福清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被石竹书画院聘任为执行院长。同年9月,他考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专攻山水画,受他的导师、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白云乡的指导,他的国画又有了长足的长进。现在,黄道云不仅拥有很多的粉丝,他的画还成为有识之士投资与收藏的“蓝筹股”。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