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旅游频道 >> 正文

东漈寺

2013-01-17 10:17:27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陈金辉

复件 6781829_084555424190_2_调整大小.jpg

  千年古刹东漈寺位于福清北门外北西亭村东面、东漈山西麓。那里山高林茂,涧水潺潺。涧里怪石嶙峋,涧水一路欢腾穿梭,泻入龙潭,轰鸣声响彻山林,瀑布声、鸟语声、松涛声与寺庙里信男信女的祷吿声声声应和,让人们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宁静致远”。当我们由远处渐行渐近时,一眼便可看清东漈山山脚下排列着6座错落有致的寺庙。过了东漈寺仙桥,便可循序参观九使公郑将军庙、观音殿、九鲤仙楼、四海龙宫、土地公庙、东漈寺。

  东漈寺又称龙王宫,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历经风雨剥蚀,难免遭受损坏,幸能每每得以修复。明清两代曾多次对该寺进行扩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5年)大修一次,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重修。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地群众为保护寺内文物,将寺内九位仙君迁移到寺后一块名叫“官庭岩”的自然岩洞,当时信徒只好步行到官庭岩求拜、问事、求药。此时东漈寺备受冷落,仙君楼腾出给梨仓水库做管理房,大雄宝殿被北山农民专业队借用,千年古刹蒙难十余年。直到1979年后,九位仙君才重返东漈寺。寺庙因多年失修,村民纷纷要求修理,于是民间筹备部分资金,稍作修葺。随后,东漈寺经福清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11月23日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在政府重视下,经批准东漈寺再次重修,当然也离不开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及当地群众的热心帮助。除了复建东漈寺和增建观音堂、四海龙宫外,佛界信男信女独塑四海龙王、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并且举行开光典礼及水陆普渡。经过历次修修补补,才有今日的寺貌和规制。

  东漈寺门墙上镶嵌石碑,上有“嘉庆二十年重修  岁次乙亥仲春谷旦”字样,门口“文物保护单位”青石碑后刻着:“清嘉庆20年(公元一八一五年)建,由大雄宝殿、仙楼、暗室等组成。山顶土木结构,保存完好,公元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九年为我地下游击队联络和指挥所。”

  各座寺庙功能不同,各司其职:观音殿供人抽签,九鲤仙楼供人祈梦,四海龙宫供大众祈雨。当然东漈寺以祈梦闻名遐迩,素有“东龙王(龙王坑),西石竹(石竹山)”的美称,可见二者齐名。九鲤仙楼奉祀何氏九仙君,神像面朝西南,与石竹寺的九仙君遥相呼应。民间也有关于不信任石竹寺祈梦而受到东漈寺仙君严厉批评的传说。两所寺庙都是福清不可多得的千年古刹。他们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

  关于东漈寺的传说还很多,有虚的有实的。虚的如,“龙潭深不可测,扔下一条扁担,就能从海口桥流入大海。”实的如,我少年时见过的东漈寺僧人就有一名被人称为“草兰”的老者,他头上盘着发髻,讲一口长乐话。老人们说,“草兰”自曾祖父起一直在东漈寺为僧,“草兰”家族真不愧是东漈寺的“老居民”。乡人说:“‘草兰’的祖父、父亲死后都是在干柴垒起的香塔里火化的。” “草兰”为人极其温和,他大概就是东漈寺里最后一名僧人,解放后还俗后当了木匠,不但自食其力,还养家糊口,在红尘滚滚的人生路上随遇而安毫无怨言,依然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还听说当年国民党马国藩军队大闹东漈寺时,下令手下对这位高僧要捆绑得特别紧,以防他依了法术逃脱飞升而去。“草兰”有无法术不得而知,但他掩护地下党却是许多乡人都知道的不争的事实。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