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民间故事 >> 正文

灵芝传奇

2009-08-12 16:15:34来源:福清民间文学  作者:翁国兴

  江阴镇芝山村,村人皆姓翁。村里的“金芝翁氏宗祠”后厅正中,立有一方高2.20米、宽0.60米、厚0.20米的石刻圣旨。圣旨系南宋景炎端宗皇帝赵昰所赐,太子少保张世杰撰文。景炎皇帝为何要钦赐圣旨呢?这里还有一段凄美的传奇故事。

  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年间,福清县江阴里银坑村有个读书人叫翁仲潜,系开闽宰辅、谏义大夫翁承赞的曾孙子。他聪慧好学,才华出众,二十岁即登科第。北宋淳化三年(992年)领乡贡,连赐及第,授太子正字。在外为官,颇有政声。

  仲潜娶妻李氏素娥,聪明伶俐,知书识礼,恪守妇道。夫妻举案齐眉,恩爱有加。不久,李素娥怀有身孕。仲潜因忙于政事,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1004年),临终之际,牵着妻子的手说:“你正当青春茂年,被我所误,虽然现有遗腹,但我死后,不要在家守节,可以另嫁他人。”素娥听后,肝肠寸断,泪如雨下。她从厨房中取出一把菜刀,将自己的食指砍断一节,说:“烈女不嫁二夫,现我砍断食指,以表我心。”仲潜病逝,年二十八岁。素娥时年二十二岁。收敛时,她将砍断的一节手指投入棺中。葬毕。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片贞心,李素娥就在仲潜的坟旁建了一间草庐,结庐守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后来,李素娥生下一个男婴,因其相貌酷似仲潜,故取名如椿。

  世上伤心无限事,最苦死别与生离。在草庐中,李素娥面对儿子,思念亡夫,终日以泪洗脸。每天早晨,她将洗脸水泼在丈夫墓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突然从墓旁泼水处长出一株神奇的灵芝来,硕大无比,光华丰润,芳香四溢。叩之,金石之声铿锵悦耳,可贯动草木以流荣。那年,宋真宗的母亲突患头疾,整日疼痛难忍。经御医精心调治,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日益加重。面对太后的病情,御医们束手无策,忧心忡忡。真宗也被母亲的疾病弄得朝政疏忽,寝食难安。一天晚上,真宗刚上龙床就寝,朦胧间,一阵铿锵悦耳的金石之声随风飘荡,只见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上前奏道:“欲治太后之疾,望圣上速派人赴福建福州府福清县江阴里银坑村寻找灵芝。”奏罢,便飘然不见了踪影。真宗皇帝又惊又喜。翌日,即派十名御林军带领两位御医火速赶往福建寻抹,果然在仲潜的坟旁找到了灵芝。日夜兼程赶回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这灵芝确实神奇,太后服后,半个月就康复如常,大病痊愈。太后病愈,功莫大焉。真宗皇帝龙颜大喜,欲对李素娥母子加以封赏,然而,李素娥不爱荣华,不慕富贵,婉言辞谢。星移斗转,流年似水。李素娥既当娘又当爹,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如椿长大成人。如椿从小深受母亲教诲,长大后,为人善良、诚实、孝道、仁爱。邻里和睦,乡亲互助。母子俩的事迹在江阴里家喻户晓,传为美谈,经久不衰。

  后来,银坑村翁氏族人因故陆续迁到江阴里各处定居,李素娥也偕同儿子如椿由银坑往南迁移几百米筑庐而居。江阴里前后形成了翁姓十八个村落,俗称“江阴十八翁”。李素娥就是芝山村的开村祖妈。。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二百多年过去了。公元1276年,南宋景炎帝端宗赵昰在福州即位。福清知县林复古将李素娥的事迹奏于朝廷,景炎帝闻之深受感动。公元1278年,命太子少保张世杰撰文,钦赐圣旨一道,予以旌表。

  江阴镇芝山村就是因灵芝而得名的。古时叫“金芝”,后来叫“芝山”。仲潜与素娥的坟墓尚在银坑,墓址至今保存完好。关于李素娥的事迹,清乾隆年间编撰的《福清县志》亦有记载。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