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险峰书画讲座侧记

2018-08-02 15:00:07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险峰书画讲座侧记X

 
余险峰应邀回到家乡办讲座,题目是:中国书画及其人文精神。我充满期待。作为著名诗书画大家,他会如何开讲?按常理,书画家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宣传自己。应用PPT优势、制作精美视频,详细讲解自己的作品。这方面,余氏当之无愧,也顺理成章。但是,作为险峰中学的同学、多年的朋友,私下感觉他不会沿袭如此套路,否则他就不是余险峰了。
果不其然!紧紧凑凑的一个半钟头,余老师优雅大方,侃侃而谈,既不播放视频,靠影像造势;也不手舞足蹈,用肢体语言助威。正如歌手登台一样,素台清唱最难!只见他从头到尾,胸有成竹,闲庭信步;纲举目张,峰回路转,一气呵成。没有对汉字——书法——国画的刻骨铭心,没有厚重的国学文化功底,无法达此境界。不信,你试试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险峰书画讲座侧记 
大多数与会者听得入迷,不肯放过一句话。想做笔记的人也力不从心,余老师不给你记录的时间。我认为他压根儿就不指望谁能记录下来。或许认为跟着他的思绪飞翔,发现中国书画的奥秘,窥视其中的人文精神,其乐也融融!
不过,我可是不虚此行。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可与大家分享。
——他对汉字书写之式微深感忧虑。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许多人已然不再用笔,以至于举笔忘字。著作等身的作家学者靠的是敲打键盘,“抵万金”的书信成了罕见的“古董”,不再书写,汉字向何处去?
——对“书法家”这一头衔,余氏心怀谦卑。他以为,书法家、书匠、“字写的好看”,三者的区别除了技巧之外更在于文化。所以,他一直在写字、作画、阅读循环往复乐此不疲。没有了人文精神,中国书法岌岌可危矣。他欣赏“书道”的提法。
——余老师对“字如其人”的见解甚是透彻。胸襟、阅历、学识、教养、性格,既是为人之道,亦即为文之道、为书法之道也!
——余险峰对“书画同源”深得此中三昧。相同的工具(毛笔、墨水、宣纸),同样的用笔用墨技巧,共同的审美与意境追求,同气连根,互动互通。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书画同源,源自人心,源自天地之大美。余老师自己即为明证。闽籍老前辈,著名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评价他“心融儒道释,艺绝画诗书,抗迹氛埃外,险峰气象舒。”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险峰书画讲座侧记
——还有中国书画的“减法”艺术;中国书画与西方绘画之比较;等等。他例举62年前的法国巴黎,中西俩位绘画大师张大千与毕加索的世纪会面,75岁高龄的西方画坛领军人物还在临摹齐白石的花卉虫鸟,向小自己近20岁的张氏虚心请教。他还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何以要跑到巴黎学习艺术?”此言给几代中国艺术家当头棒喝,至今振聋发聩。……经过余老师的精彩阐释,听众渐入佳境,心领意会,更加热爱祖先留下的民族瑰宝。
——这个故事是专属他自己的:余险峰十岁时在乡间民居“大眠床”围栏饰板上看到一句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黑漆描金楷书,似懂非懂;但是洁白的雪映衬着高士,松林间月下美人,这童话般的意境一直侵润并伴随着他童稚之心。成年后,偶然读到旧题柳宗元撰写的唐代传奇小说《龙城录》。中有一则《赵师雄》。全文如下:“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美人淡妆素服出迎。时已昏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门共饮。少顷,一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至此,余险峰不禁怦然心动,脑海中的诗句再次浮现。——难道某诗人专门为此而题咏的吗?他查了一下,这一联诗来自明代高启《咏梅九首·之一》的颔联,乃历代咏梅诗中的名句。如同久别重逢后的真相大白,险峰喜出望外。如今,余老师也喜欢写梅花诗,画梅花,墨梅之花……至此,你不也会有“心有灵犀”“怦然心动”的感觉,感悟此次讲座的题中之义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险峰书画讲座侧记
讲座尾声,余险峰引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先生1981年2月题赠他的条幅“登山观海,积健为雄”,与大家分享、共勉,听众为之拊掌,如沐春风。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险峰书画讲座侧记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