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日本黄檗宗开山鼻祖——隐元禅师(1)

2015-10-23 09:28:01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释悲昇

  隐元(1592-1673年)号隆琦,俗姓林,字曾昺,号子房,福建省福清市上迳镇东林村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投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依鉴源兴寿剃度出家,法名“隐元”,号隆琦,后周游各地,遍访名师,崇祯八年(1635年),成为佛教禅宗临济宗32代嗣法传人。两年后,他成为黄檗山万福寺住持,后四出募化,扩建寺院,使万福寺成为中国东南名刹。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万福寺住寺僧众达千人,出了不少学有专长的高僧,隐元因此被尊为一代僧杰,名扬海内外。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应邀率30位知名僧俗,从厦门启航赴日本长崎,开启东渡扶桑弘扬佛法之路

  非凡成就

  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日本皇室赐京都宇治醍醐山麓一万坪地给隐元创建新寺。新寺规制悉照中国旧例,也取名“黄檗山万福寺”,志不忘旧也。隐元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鼻祖。隐元禅师在新建成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举行过3次“三坛戒会”,为2000多人受戒。永历二十七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82岁的隐元禅师被后水尾法皇赐予“大光普照国师”尊号,3天后圆寂。享保七年(1722年),灵元法皇赐予隐元禅师“佛慈广鉴国师”尊号;明和九年(1772年),后桃园天皇赐予他“径山首出国师”尊号;文政五年(1822年),仁孝天皇赐予他“觉性圆明国师”尊号;大正六年(1917年),大正天皇赐予他“真空大师”尊号;昭和四十七年(1972年),昭和天皇赐予他“华光大师”尊号。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日本黄檗派寺院已发展到1500座,到同治六年(1867年),日本“黄檗宗”衍为八派,嗣法者达4648人。至今,日本崇奉“黄檗宗”的僧俗达千余万人。隐元带去的中国建筑、雕塑、书法印刻、雕版印刷、医药学和音乐、饮食饮茶等,被日本人民尊之为“黄檗文化”。由于对日本佛教文化、民族方化贡献卓著,隐元更被日本人民尊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大恩人”。日本煎茶道奉隐元为祖师,将煎茶道总部设在黄檗宗大本山万福寺内,以示知恩报恩,不忘本尊的本怀。隐元与其弟子木庵、即非的书法被称为“黄檗三笔”,被尊为日本书法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圣。隐元知识广博,诗文书法均佳,著有《弘戒法仪》、《黄檗清规》《语录》10卷、《云涛集》1册,为佛学珍贵遗产。

  少年隐元

  明神宗万历廿年(1592年)11月4日,隐元出生于福清万安乡灵得里东林村(现属上迳镇)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林德龙,母龚氏。在兄弟三人中,隐元排行老三。父亲在隐元6岁的时候,迫于生计往湖南、湖北一带谋生,一去不归,从此便家道中落。隐元9岁就学于乡里的中峰社学,翌年冬即辍学,不得不学起农事,随兄长耕樵,维持生计。

  隐元少年时就非常聪明,长大渐渐显露出佛教宗师的苗头。他经常与三五好友坐卧松树下,仰观天河运转,星月交辉,谁系谁主?觉得宇宙间的至理,除非是仙佛难以明了,便有了向佛之意。此时的隐元虽未出家,却已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了。18岁时他加入径江念佛会,开始学习修行佛法的要领。

  矢志向佛

  隐元20岁的时候,母亲和兄长便催他娶妻,他以“连父亲的去向尚不可知,为人之子实在是一件不孝的事情,等见到了父亲之后再娶妻室尚不为晚”为由拒绝了。第二年,他与母亲商量,把为他结婚而积攒的银钱作路费,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途。他苦苦寻找两年,父亲依然下落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春,在寻父途中,隐元遍访浙江各地寺院。他觉得,除了观音菩萨在冥冥之中帮助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他乘舟前往舟山列岛中的普陀山。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庄严肃穆,佛教圣地殊异于俗世间的一切,使23岁的隐元俗念顿消,进而有了心愿,便投身到潮音洞主身边,做了一个茶头,每日在佛前殿后为僧众提供茶水,而从未露出丝毫的苦累之色,由此也深得潮音洞主的喜爱。翌年3月,隐元辞别潮音洞,乘船返回故乡。隐元后来谈起此事说道:“从前我巡拜普陀山,在潮音洞大士面前许愿,崇信三宝。出家的志向,那时就已经定下了。”

  普陀之旅

  抱着出家的心愿回家,隐元虽然身在故里,心却在普陀。直到26岁时,他终于说服了母亲,再次踏上去普陀的旅程。可在途经福宁飞鸾岭地方时,旅费被强盗所抢,隐元以家有老母需赡养乞求于盗匪,所谓孝感天地,得以保全身命返回家乡,继续耕樵,过着念佛持戒的生活。28岁时,母亲去世了。家中请了清远里黄檗山万福寺的和尚来料理后事。隐元到上迳印林寺里拜会了黄檗山来的和尚鉴源兴寿。鉴源得知隐元出家的愿望后,恳切地对他说:“求道并不一定要选择地方,有缘的地方就是你的道场。”奉劝他在黄檗山出家。但隐元认为,与普陀山相比,黄檗山离俗世间太近,不适合于辩明佛法。鉴源说:“任俗无妨,心不俗就好”。隐元终于恍然大悟。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2月19日,隐元师从鉴源落发,了却了多年来盼望出家的宿愿。

  隐元出家时,黄檗山万福寺的建筑中只有大雄宝殿、方丈室、藏经阁、择木堂等几座殿堂,昔日的佛教道场毁于倭乱,早已荒废了。所以出家不久,他就承担化缘任务,奔波于福清、闽粤之间。这年冬天,隐元在福清海口瑞峰寺听了道亨法师讲的《楞严经》后,下定决心新年之后要亲自重建黄檗寺,并动身去北京化缘。途经杭州的时候,隐元遇到了从北京回来的时仁了解到北方战事正紧,只好放弃进京化缘的想法。

  在寺院里,隐元与时仁经常一起参禅悟道。一次,隐元向时仁请教:“依照经书解释佛义像是冤屈了三世佛,偏离经书一字则如同魔说,其中缘由实在无法明白。”时仁说:“过30年以后再告诉你。”隐元听了十分失望。后来,隐元回想起当年的事情,深有感触地说:“时仁说的过30年以后再告诉你,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如果当时时仁依据经文做解释的话,我也就不会另求答案,回黄檗寺去了。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了。”

  因与时仁会话而愤然分手,隐元开始四处参拜领悟。他先后参访了浙江嘉兴县的兴善寺、海盐县鹰窝顶的云岫庵、峡石山的碧云寺、秦驻山的积善庵等。寻访秦驻山积善庵时,受庵主景西的邀请,隐元在庵里度过了夏天。在各地参学、听经,隐元产生很多疑问。一天,隐元与景西正谈及往天台山通玄寺向临济宗高僧密云圆求教之事,忽闻密云圆悟来到海盐县金粟山广慧寺,当即与景西一道乘船前往金粟。(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系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住持)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