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乾坤一拂苍天净

2014-10-20 09:25:23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陈仁杰 郑兆福

  郑侠是福清历史上的名人。但是,你知道吗?在河南省荥阳市,20年来曾3次为郑侠竖立塑像、雕画和立功德碑,以纪念郑侠的清廉和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一个与福清相距千里之外的城市,居然频频地为郑侠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这让许多到过荥阳的福清人为之感动。因为时越千年,人民依然记得郑侠!

  一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又号“西塘老人”,祖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生于福清海口新安里山下村(今海口镇牛宅村,后迁城内西塘),卒于北宋宜和元年(1119年)八月二十日,终年79岁,宣和五年(1123)三月十九日葬清远里弥勒山,同邑受业御史夏之文为其撰墓志铭。后迁葬于福清新丰里水南山(今县城南门外)。

  郑侠少年时代随父亲赴江宁府(今南京)酒税监,由于父亲官卑职小,清廉正直,郑侠的弟妹多,布衣素食,生活清寒。郑侠曾赋诗道:“漏随书卷尽,春逐酒瓶开。”这正是他少年时期生活的写照。他潜心读书,吟诗作画,受到当朝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和器重,并结为好友。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后,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光州司法参军、主管一州刑民案狱。

  郑侠入仕,时逢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重大变革,其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打击豪强,防止兼并。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由于贪官污吏巧取豪夺,朝廷所推行的新法却背道而驰,走向了反面。官僚腐败把灾难转嫁到平民百姓身上的结果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例如施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借贷粮谷与民度荒,这本是件好事,但一般利息高达20%,有些地区竞高达50%,甚至还到了“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的地步。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目的是强兵,结果,有些地方片面增加兵员和训练,“民二丁抽一,教以战阵”,每五天练兵一次,农民被“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比此前没推行“保甲法”时的情况更糟。因此,如何在保护百姓有饭吃、能吃饱饭的基础上清除积弊,变法图强,在这个问题上,苏轼、郑侠等人与王安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为此,郑侠曾多次向王安石建言,希望他采取补救措施打击贪官污吏,保护农民利益不被强取豪夺,但王安石只采纳郑侠的部分建言,其他的则不予理会,这就使得郑侠感到十分的生气。郑侠本不想得罪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恩师,但面对新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民不聊生的现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促使郑侠在社会处于极端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饥殍遍野之中,破釜沉舟地选择了“为民请命”与“呐喊”。福清哥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一千年前的郑侠身上,就已初见端倪。

  郑侠的伟大在于,他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百姓的生活如何来衡量变革的成败,维民唯止,“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乡村太平日”,即便杀头也在所不惜。

  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郑侠把他所见到的流民颠沛流离困苦之状,画成《流民图》,为图以献,向神宗皇帝奏疏:“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请求朝廷开仓济民,罢除新法。

  《宋史·郑侠传》对此事件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其略云:“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麦苗焦枯,五种不入,群情惧死;方春斩伐,竭泽而渔,草木鱼鳖,亦莫生遂。灾患之来,莫之或御。愿陛下开仓廪,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据史载,北宋两位太后看了《流民图》哭了,说“安石乱天下”,一代名相王安石因此被罢职了。但郑侠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郑侠因指王安石变法之弊,贬为京城安上门监门小吏。熙宁七年(1074年),因上《流民图》和《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被以“擅发马递罪”放逐英州(今广东英德县)。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赵煦登位,大赦天下,郑侠遇赦回归福清,经苏轼等人联名推荐,起用为泉州教授。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再次被贬英州。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官复原职。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入相,被罢职回乡,在福清居住十二年,悬壶济世,自号一拂居士。卒后,赐谥号“介”,追封为朝奉郎。

  二郑侠一生心系于民,不随波逐浪。他清廉耿直,体恤百姓,尤其是处在路尽饿殍、哀鸿遍野的万民。他的《流民图》,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极力为千百万扶老携幼、逃难异地他乡的农民冒死请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得罪权贵,虽屡遭打击,而矢志不移, 即便差点丢了脑袋,也无怨无悔。他为官40年,两袖清风,罢官回乡时,行囊中唯有一拂。史书上记载他晚年清贫,“日无他物,只有一尘拂常不离手”。

  郑侠的《流民图》,后人常以“郑侠图”、“郑图”代称之。如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长沙》诗中有:“郑侠图曾伤目击,陈琳檄可愈头风。”又如清杨中讷《高邮道中书事》诗中有:“空怀忧国长沙泪,难绘流民郑侠图。”再如清陈学泗《纪事》诗中有:“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还有,如清张英《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诗中有:“亲见閭阎凋敝甚,郑图还与绘千村。”

  对于郑侠的《流民图》,清乾隆《福清县志》是这样评价的:“郑公一监门吏耳,《流民》一疏,几挽宋室之祸。当日政府大僚,曾有恳直如公者乎?然则公之秩虽卑,其忠诚之概,直可与韩、富辈比烈也。允堪仪型百世!”

  郑侠不是政客,他是典型的一介儒生。他擅长诗词,诗风质朴,著有《西塘先生集》、《西塘谱系》,在诗词上很有造诣。清王士禛谓其文“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称其诗“在白居易、孟郊之间”。《宋诗钞》说郑侠的诗有“次山(元结)东野(孟郊)之风”。

  福清人民为了纪念一代名侠郑侠,命名“一拂街”、“一拂路”、“一拂公园”以示缅怀。

  三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人用一幅图画打倒了一位当朝宰相,郑侠是第一人,在历史上产生过轰动性的影响。郑侠只是五品官,可谓是小人物,可是《宋史》却为他立传;大文豪苏轼视他为生死之交,甚至于“魂梦之间,未尝或忘”。郑侠死后,人民没有忘记他,全国有不少地方的人为他建祠堂,以示纪念。南京清凉山东麓,有一处很有名气的古迹叫“一拂祠”,香火不断,祠里祭祀的就是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出名的郑侠。在鄂东武穴下郑建有“郑侠公纪念馆”、“西塘第一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冬月,邑人内阁首辅叶向高为一拂祠题。联曰:“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唯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敬仰之情溢于联中。

  河南荥阳是世界郑氏的发祥地。为了纪念郑侠的忧国忧民精神,1992年,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荥阳郑氏研究会会长宋国祯先生主编《荥阳郑氏研究丛书·历代郑氏名人传略》一书中,记载了郑侠传略和生平事迹。荥阳还以塑像、雕画和立碑的形式,三次倡导郑侠的清廉精神。

  1994年9月4日,河南荥阳举办“郑桓公受封立国2800年暨‘94’祭祖大会”。祭祖大会为郑侠塑像举行开光仪式和进祀典礼。并在开光仪式后,把开光后的郑侠塑像进祀座位,奉香祭拜。

  2004年10月30日,荥阳举办了“首届郑氏文化节”活动。在郑氏三公塑像揭幕之后,参观在此之前竖立的“郑侠献图”塑像,并有讲解员解说郑侠事迹,倡导发扬郑侠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下一代从郑侠清廉中汲取力量。

  2011年,河南省荥阳市郑氏名人苑管委会决定在慈恩功德碑林内,为郑侠立功德碑,以纪念郑侠献《流民图》为民请命的精神。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郑氏期盼百年一遇的祭祖祈福日来到,当天的祭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出席参加宋朝“一拂居士”郑侠功德碑揭碑仪式。大会向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宗亲及族人介绍郑侠生平事迹。郑侠功德碑的碑文正面是“两图昭日月,一拂显丹心”。碑文由湖北马列学院副教授、《郑氏族系大典》总编篡郑自修先生编撰。有诗曰:“我自西塘真铁血,是谁言败不英雄。乾坤一拂苍天净,杨柳春风惠万民。为救斯民在水火,一言惊破九重天。犯颜冒死从无悔,留得芳名代代传。”对郑侠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评价。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