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灵石的“三宝”“三墓”

2014-02-24 10:53:38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俞达珠

三塔墓

灵芝仙草

仙螺

  所谓灵石的三宝,就是“三个仙人所赐的宝物”。其一是已叙说的从蟠桃园掉下来的“仙桃”。是神话传说,这且不论。此外还有世所罕有但却实实在在的宝物——仙螺和灵芝仙草。

  仙螺,它产在蝴蝶溪。它与所有螺科——田螺、池螺、黄螺、麻螺等等,有三个不同的特点。其一是它与候鸟一样,有知时辰的特点,你要捉捡到它,必定要在晚上至凌晨太阳出来以前,它会浮爬在溪边水平线沿岸。太阳一出来,它就潜入不知处的水中,很难捞到它;二是它没有尾巴,传说以前一个仙人游灵石,吃了这里的螺,觉得味道特好,吃了一半,舍不得吃了,就把余下的又放生到溪中,仙人对它们念一咒语,它们又活了。但是尾巴已被剪断,无法还原。三是,这仙螺肚里无籽,经专家人研究后认为,它与所有的螺科胎生(腹内有籽)不同,是卵生的,所以腹内无籽。它是福清独一无二的螺种。它味美肉脆,性滋阴,是防治肝炎的珍品。

  灵芝仙草本是产于深山密林,高崖之上,夹谷之中。福清所有山峰,均未见有灵芝仙草。1992年,笔者与同伴们为了搜集灵山的所有资料,所以爬崖涉溪,遍历各个山头溪涧,竟然发现了一朵灵芝草,而且硕大无比。它的直径约有30公分。呈紫褐色,色泽鲜润。林场领导和工人们,如获至宝。收藏在场部,并报国家林业部。这也是灵山的一种特产,一个宝藏。

  灵石“三墓”。除了上节已提及的胡僧墓之外,还有两座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墓葬:三塔墓和钱丞相墓。分别叙说如下。

  先说三塔墓,它是福清现存最完整,记述历史资料最完备的一座古墓葬,也是留存至今唯一的高僧墓塔。三塔墓所记载的佛教历史文化和它的人文价值,福清融光诗社老社长、原市检察院检察长黄以庚先生作有《三塔墓》一诗云:

  开往继来喜相承,千载莲台绍祖灯。

  舍利斑斓辉绀殿,敛藏三塔仰高僧。

  修建三塔墓的缘起是这样的:清康熙甲辰(三年,公元1664年)福州鼓山涌泉寺监寺为霖道霈禅师受福清虔诚的信众所恳来,来灵石寺住持寺务。第二年即动手募缘兴建天王殿,重修大雄宝殿,并纂修寺志。事成之后,又回鼓山。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监寺寂影禅师看到五十余代祖师墓塔均散落各个山头的荒草之中,长期没有整修,就着手整理。在整理挖掘第五代祖师冰禅师墓塔时,发现塔内有两个莲花状的瓷瓶,一个内装脊骨一节,坚硬如玉,其色如白金,纹理分明。另一个存舍利三十三粒,五色辉煌,晶莹夺目。人们对死后六百多年的和尚遣骸出现这样的奇迹,以为是佛光所照,万众欢呼,哄动四方。寂影遵从众人建议把所有和尚墓集中起来,合葬在一处,建成三塔墓,中间称“金刚幢”,收藏历代名僧遗骨,左塔安葬对复兴寺院有功的“耆德”(未出家的信士),右塔收藏虽不是名僧,但属勤劳有德的和尚遗骸。墓道竖一长方形的墓碑,碑上刻有为霖道霈禅师应寂影恳请所写的碑文。碑文不仅记述三塔墓的修建过程,还记录了明代灵石寺的兴废历程。不论“三塔墓”是福清现存唯一的大型和尚墓,还是这块墓碑的碑文都是珍贵的文物。

  灵石“三塔墓”历经三百三十多年,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实属难得。它的建成,深受历代文人学士和高僧的赞颂,清康熙间学问僧照纯在《修建三塔冰禅师舍利颂》一诗中说:

  冰祖悲心臻后劫,力持身固历长春。

  纵然大冶经千炼,顿使黄金色愈新。

  祖塔重兴气象新,青葱乔木紫云屯。

  居诸住绕须尔座,个里圆明不涉春。

  再说“宰相墓”,所谓宰相墓,就是明末东阁大学士钱肃乐的墓葬。钱是浙江宁波人,为什么会葬在福清灵石山白马庵旁。原因他力主抗清,所以清乾隆《福清县志》不作记录,因此,邑人多所不知。近查《福建通志·古迹》:“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墓在黄檗山(白马庵后),肃乐鄞县(浙江)人,明末避地福清,忧悴卒。故相叶向高(曾)孙进晟为葬此。全祖望撰神道碑”。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理顺这样一条史实:钱肃乐(1606-1648)浙江宁波鄞县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任太仓知州、刑部员外郎、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为阁臣。他一生从事抗清活动。顺治二年(1645)杭州城陷落,肃乐起兵抗清,聚众数万。但近郡各级官员皆逃亡,肃乐孤掌难鸣。后闻鲁王在台州,肃乐即遣张煌言奉表请鲁王监国。因宁波、绍兴、台州三郡田赋不续,军队缺粮而星散。更因鲁王和唐王两支抗清力量不能统一,唐王殁后,肃乐一度隐居海坛山(今平潭县),“采山薯为食”。又遇郑彩专权,连杀肃乐的好友熊汝霖等。肃乐眼看抗清大势己去,忧愤卒于闽江口船上,初葬琅琦岛上。临终留下遗言,以员外郎官服入葬,故后人只称“员外”。叶向高曾孙叶进晟于清初参与林垐队伍抗清,兵败后逃亡台湾。清顺治十年(1653)潜回福清,会同隐元禅师,把钱肃乐移葬在黄檗山白马庵附近。肃乐初谥忠介,清乾隆间追谥为“忠节”。现存《福建通志》上有人在钱肃乐墓葬条的眉批处加注:“钱公冢民国二年为盗开,尚未重修”字样,可见此墓曾于上世纪初被盗所毁。此墓系一位明末大学士(内阁大臣)之墓,极具文物价值。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重视,派员实地勘察,若能找到全祖望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一类文物资料,那就更具有其文化品位,为黄檗山增添一重大人文景观。

  三塔墓碑  碑文如下:

  灵石为玉融古刹,唐俱胝和尚开山,禅祖相继,凡五十余代。入明以来三百余载,祖灯久熄,佛火黯如,鞠为荒烟蔓草者几希矣。其重兴也,始于万历间同我老人,继于上首曹源禅师。源师既化,弟子寂影等皆能仰体师心,内勤禅戒,外严道场,历有年载,备经艰危,至诚感格,四众归心。兴建大殿、法堂、天王殿、两长廊、钟鼓二楼、佛像藏经以及山林田土等咸备焉。虽不能一一复古,然已得十之七八矣。僧众数百指,晨钟夕梵,精修不懈,千年祖庭焕然一新,讵非法门盛事哉。但从上诸祖及海众灵塔,尚委荒草,不遑修葺。监寺寂徒乃谋之法眷,各捐所有,共襄胜迹。塔在寺龙砂之外,坐坤向艮,依堪舆家言,仍其原位,移升上坪丈许,庶接脉承气。又仿诸方三塔成式,中奉历代诸祖,始开山和尚,继而冰禅师五色舍利一瓶计三十余粒,以及心宗禅师、雪岩禅祖等塔,散在诸者,俱敛藏于此,额日“金刚幢”。左安尊宿耆德,右藏勤旧。始于康熙乙丑夏月十有六日,告竣于明年二月望日。影上座走书乞余言,刻石以昭后世。余惟堪忍界中有为之法,刹那变易,成坏何常。得人则兴,不得人则废。是使三宝真灯不烬,则此塔片石可存。惟望后贤志愿不衰,绳绳相继,勿坠前绪云耳。是为记。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石鼓住山道霈谨撰

  佚名作者的《冰禅师五色舍利记》一文。它记载了冰禅师五色舍利的神奇:

  宋元丰间,第五代冰禅师塔,在本寺龙砂之外,每放光明,照耀岩壑,山氓疑有宝物,屡被私拆,不遑修葺。至康熙乙丑冬,甫鸠工伐石,依堪舆家言,迁于上坪。当启塔之日,得莲花瓶二。一贮脊骨一节,其坚如玉,其色若金,纹理分明,净洁无比。一贮舍利三十三粒,五色辉煌,晶莹夺目,一众欢呼,声动山谷,宛如祖师再世,复睹慈容,亲聆法要也。乃留七粒供于丈室,余卜吉与诸祖灵骨同藏于新塔,额曰“金刚幢”。夫冰祖化去六百余载,诸幻虽灭,而不幻者尚存,光明璀灿复见于今日,岂非悟佛心宗解行相应之明验耶?某谨再拜识之,俾后之来者,触目兴感,见贤思齐尔。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