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鹿角篆──福清摩崖题刻之最

2013-10-21 09:36:07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俞达珠

  说“鹿角篆”为福清摩崖题刻之“最”,其理由有二,一、它题刻于先秦,是至今福清所见的摩崖题刻的时间最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二是题刻的内容最神秘,几乎福建所有方志的记载皆说是“仙篆”或“古篆”,人莫能识,或“人莫能晓”。如《八闽通志》卷五“地理山川”载:鹿角山,小溪有石,形似鹿角,故名。山之中大石,上有“仙篆数字”,“人莫能晓”。旁有仙井,横入深不可测。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二“地舆志·山川”载:鹿角山在新安里石(应是“首”字之误)溪,有石形似鹿角,故名。大石有篆,人莫能识,旁有仙井,深不可测。《闽都记》卷27和《福州府志》卷五,所记亦同:“仙篆之旁有仙井,仙气十足,故谓神秘莫测。”

  “仙篆”刻于城头镇首溪村后的鹿角山中的一块大石上。山中有一条小溪,村也以小溪名,后文人们把它雅化为“首溪”。

  去年,笔者参与编写《福清海口志》时,对此推测,认为:古代方志专家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多是中举人、进士后做官多年,后告老还乡,被家乡地方官聘请参修方志。以他们的渊博学识,竟然都说“人之不识”,可见这一幅题刻的“古篆”,应是秦李斯统一全国文字之前的“先秦”时期的摩崖题刻。因为李斯统一全国文字时所推行的是“小篆”字体,这一字体后世文人学士都认得。他们说“人莫能识”,那肯定是秦统一前的的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国文字。因只是个人的推测,没有直接证据,所以只作一种推测叙述。近日检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翁章发先生托我保藏的《杂体律诗汇集》稿本,得到印证,该稿本中有佚名作者吟《鹿角篆》三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秦皇失其鹿,天下群雄逐。一角翘然出,新安山之谷。其间有篆文,李斯书一幅。李斯笔如刀,令人不能读。”不过诗作者认为是李斯所作,因李斯“笔如刀”,以致令人“不能读”。这一观点,笔者认为有误,因为秦朝虽已统一六国,但天下还不安定,且政务千头万绪,作为丞相的李斯,还要随秦始皇巡游天下,而秦始皇又没有游至福建,李斯更不可能来到福清。此其一。其二如上述。若是李斯所书的统一后的文字,后代学者都认得,不会望字兴叹说“仙篆”,“人莫能识”。不过,其诗所述,也印证了“鹿角篆”至迟刻于秦李斯时期。现把佚名作者《鹿角篆》三首附后,供读者共同来研讨福清最早最神秘的鹿角山的摩崖篆刻,以此印证福清文化史之悠久,含蕴之深厚。

  鹿角篆

  (一)

  鹿角山之曲,磷磷与郁郁。一块石巍然,篆文照人目。掷地声如金,凌空美如玉。龙文兮虎斑,笔迹非流俗。一幅生云烟,千年沦草木。其间自生香,兰馨与桂馥,岂是与鹿游,挂角志何笃。有裴君子兮,好与咏绿竹。

  (二)

  新安山往复,有角宛如鹿,卷石何磷磷,其间篆一幅。谁人为琢磨,笔迹真不缩。远望出云烟,近观覆草木。年年风雨中,古道照人目。墨渖井泉香,迎人乎郁郁。伊谁识其文,书史饱胸腹,岂是蜗自成,不事管以竹。

  (三)

  秦皇失其鹿,天下群雄逐。一角翘然出,新安山之谷。其间有篆文,李斯书一幅。李斯笔如刀,令人不能读。勿用匠人雕,仿佛在玉牍。千年云烟中,笔笔照人目。多少人到此,低徊与往复,相传篆一轴,摩挲惟樵牧。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