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融城街巷地名小考(1)

2013-08-28 11:55:00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贾 枚

  官驿巷,在今一拂路北侧,上通假山巷。埔驿是古代专门接待公务人员的房舍。福清县邑原设有县前埔、南门埔。清季中叶均废,改在叶向高故居“双蝴蝶”西侧建官驿一座。故名。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巷集中县邑许多商铺,乃当时繁华商业街。

  桧亭巷,在今一拂街北侧,官驿巷西。桧为柏树一种,木质坚硬有香气。古时巷口建有桧木凉亭一座。故名。相传叶向高年老归隐后,皇帝时加存问,常派使臣  慰老臣,老相国在此亭接旨后迎至官驿,故又名接旨亭,但文献无考。

  河后,在县衙东侧,因处学宫之后,故名“学后”。福清方言“学”和“河”音近,故名。

  假山巷,在今豆区园东侧,南接桧亭巷,北通十五落,东达大中前,原为桧亭巷之北段。后因巷中建有豆区园,古时福清人称豆区园为“假山底”,故名。

  十五落,在今后埔街西侧,东西走向,东连楼锦霞,西至后巷口。古时福清县邑三大姓吴陈郑中吴氏所建,有三座五落透后的大厝,共十五落,故名。

  道院巷,在今向高街南侧,可通官塘墘。古时巷中有道院一处,故名。时人又称为“道人巷”。

  官塘墘,在今一拂路北侧,桧亭巷西。北地原为一处浅海湾,后淤为池塘,原称西塘。邑人为建房宅,多占塘填土为陆,明时为制止此种行为,由县府出资在塘四周砌筑石岸,  称“官塘”。后邑商多在此周边设市售卖,故称“官塘墘”。传说叶向高曾在此接待官员,在送客时,官员出于对叶公崇敬,多边退边走,不慎跌入池中,故名“官丈(掉)池”,实为讹传。

  古夏巷,在后埔街西侧,柴坊顶南。古时为县邑另一望族夏家故宅,故名。

  河头巷,在今一拂路南,湖滨霞与何厝巷之间。古时是龙江码头之一,称“澳头“,后谐音为河头巷。

  湖滨霞,在今一拂路南侧,北通产塘街,古时在西塘边上,称“湖边下”,后附雅称“湖滨霞”。

  何厝巷,在今一拂南侧,河头巷东。巷中有何运使宅,故名。何宅即今之城关卫生院。何运使,名御,字范之(一字范卿)号蓝川,居邑治蓝水圳边。戊戌进士,历廉州知府,两淮运使,有清名,工诗,著有《白湖集》,时称其诗醇古,仿佛陶元亮,若唐人语。

  东巷,在产塘街东侧,可通官塘墘。因在产塘街东,故名。

  后巷,在今向高街们南侧,因在豆区园后门,故名。

  杏园巷,因其巷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名杏园衕。古时此处有杏园一处,故名。

  城隍巷,在后埔街东侧,现拓为城隍街。古时乃福清城隍庙所在,故名。福清城隍庙旧址在今之文体局大楼至二中后门。

  田墘,在今田墘路。古时是县邑边地。东边均为水田,故名。

  较场埔墘,在今福清一中校门口南北向街道。古时一中操场所在地方是训练、检阅兵丁的校场(也称较场)故其边上的巷道称其名。        (未完待续)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