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新厝镇春节民俗撷趣

2013-02-04 10:46:58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新厝镇春节民俗撷趣

  围炉

  吃年夜饭,是福清人过大年的“重头戏”。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晚会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守岁模式。现如今,城里的人们时兴到酒店去“围炉”,而在新厝镇农村,在家吃饭花费少,吃得合口味,团圆气氛浓郁,也是一年中全家人难得一聚的“重头戏”。

  新厝镇民间在三十暝(除夕夜)的“围炉”习俗源远流长。据长辈人说,“围炉”是有含义的。讲究古例的人家,要把木炭烧红放在烘炉里,置于餐桌下面。此举一则御寒增添室内暖意,二则寓意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

  除夕夜的围炉开始时,家家户户厅堂灯火通明,全家男女老少同桌同饮,同享天伦之乐。有时候,还会叫来邻居的小孩子凑热闹欢聚一堂。邻里间不经意的这些举止,既展示了邻里和睦,又能增添自家人气。因此,一到傍晚,相邻的农户还没有煮好年夜饭都会串门相邀,乐此不疲。为使大年过得热闹、旺气,在新厝农村,各家各户都要备办“红团”“红龟”(用煮熟地瓜剥皮捣碎后和米浆、红糖、色素、发面合蒸而成)、油炸豆腐(谐音越吃越有)、炸排骨等地方特色的食品、贡品,并要宰杀鸡鸭猪羊鱼等,除了供祭祀外,也使得“围炉”的年夜饭丰富丰盛。现在村民富裕了,年夜饭的内容也丰富多采啦。煮6碗菜肴,美其名为“六六大顺”;陈列8大碗的,称之为“八仙过海”;摆出10碗的,那就叫“十全十美”!吃过年夜饭,长辈们要为小孩子们发放“压岁钱”。 “压岁钱”可多可少,视经济实力而定,但是一定要用红包袋装着,希望他们茁壮成长。此举图的是吉利,寓意年年有余。

  乞柴

  新厝镇闹元宵习俗由来已久。每年的元宵节前夕,旅居海外的乡亲和出外兴业的村民们纷纷赶回来参与闹元宵活动,元宵节是全年全村村民人数最多最集中的节日。因此,参与元宵节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其盛况亦可堪称全年之最!乞柴,正是闹元宵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据老年人介绍,乞柴是为了收集柴火用于元宵夜堆砌篝火。燃放篝火意义有二:其一是驱邪,寓意新年全村村民六畜兴旺,老少平安;其二是祛湿,庙里的诸神菩萨及龙椅都是龙眼木、檀香木雕凿而成,庙里潮湿,为了防止虫蛀,所以一年一度要进行乞柴为菩萨烘脚。这一民俗虽然略带迷信色彩,但是还是很有科学道理。乞柴习俗,分别在正月的3个日子里进行。

  正月初四,新厝镇村民们的伡鼓队就开始在乡村里舞开来,是谓乞柴!也是隆重拉开闹元宵活动的序幕。岭边村的村民们会在伡鼓队的引导下,抬着安善圣君菩萨到各家各户乞柴。所到之户都会在埕上燃烧“贡银”为菩萨烘脚。

  正月初九,该村乞柴进入第二轮。当天上午,村里的伡鼓队打头,舞狮殿后,面具老大爷、阿婆、童男童女4个大头娃簇拥着白马元帅菩萨到家家户户去乞柴。各农户接驾后,会给领队的送上20至300元不等的“红包”作为“挂老”,收到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村里元宵夜活动的开支。当天有到新婚户时,有的人家会让舞狮者上床翻滚,寓意财丁兴旺。

  正月十五,是闹元宵的正日,乞柴活动进入高潮。当天换上瑞沟尊王菩萨领队,伡鼓队、舞狮等一路人马浩浩荡荡在村里乞柴,各农户除了燃烧“贡银”为菩萨烘脚外,还要到庙里交柴,用于堆砌篝火之需。当天午后,村道上就会出现老妪、儿童、村妇络绎不绝的身影,他们或拎或抱或扛,源源不断地将“贡银”和木柴交到庙前的篝火堆上。像江兜村、硋灶村等村庄为了美观和壮观,会派人统一置办合符规格的松木,然后整齐划一地码出一个圆柱形的篝火堆。村民们乞柴交来的“贡银”和杂木,会被用来填充篝火堆以及起到助燃作用。闹元宵活动开始后,村民们燃起篝火,会将庙里的所有菩萨抬出来烘脚闹春,伡鼓队、腰鼓队、大头娃、舞狮表演依次进行,闹元宵活动进入高潮迭起阶段。而围着篝火闹元宵,也将成为全村村民一年中最开心最热闹最美好的难忘时光。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