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2012-07-18 09:46:54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林秋明

未命名_调整大小.jpg

  橇,也叫土橇,是东南沿海在滩涂中使用的 一种简便而常见的木制交通工具。福清、连江等地有两句民谣:“儒将衣冠今已杳,尚教渔子脚撑舟。”这里,“儒将”指的是戚家军的高参、连江人陈第,“脚撑舟”指的是陈第设计的“土橇”。

  橇,字典里有三种意思:一,形声。从木,毳(cuì)声。本义:古代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二,同本义,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史记·夏本纪》;三,在冰雪上滑行的工具,如雪橇。本文说的是第一种。

  《闽杂记》载曰:橇,《史记》言‘禹泥行载橇’……以厚木板为之,形如船底,首圆而仰,长及丈余,阔二三尺,中竖二柱于左右,高约三尺许,上横尺余小梁,以作扶手,用时置所载诸物于中,以一足踏板上,一足踏泥淖中,两手推扶手小梁而行。亦有置扶手于板尾,两足俱在外,但以手推而行者,其用力亦相等。

  关于橇,有一个故事: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追击倭寇,来到连江,倭寇已逃到罗源湾一个礁屿上去了。那礁屿与陆地之间是大片海涂,涨潮一片大水,落潮一片泥泞,残倭就凭借这屏障负隅顽抗。戚家军“近岸数十里皆泥污不能追击。”怎样越过这片泥涂消灭残倭呢?戚继光听说连江城里有个叫陈第的儒生,足智多谋,便亲自登门拜访。陈第早就听说戚继光抗倭的事迹,见到抗倭名将亲自登门求教,当即献策,设计制造了一种专门在泥涂上滑行的简便工具。照样制作后一试,果然好用。随后,戚家军对其进行改良,最终使用它顺利越过泥涂,出其不意地全歼礁屿上的残倭,为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立了大功。

  橇是东南沿海滩涂中使用的特殊工具,人载其上,不但不会陷于泥中,有时甚至可以“泥行如飞”。如今,福清沿海仍有渔民使用土橇讨海,既省时又省力,不失为一种简易、方便的海上交通工具。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