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帝京景物略》断句质疑

2012-07-04 09:38:02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裘 正

  前些日子,在《纷纷细雨话清明》(载《福清侨乡报》2012年3月27日3版)一文中,读到下列一段文字:

  清明节祭祖扫墓历史久远。《帝京景物略》中有“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搕,轿马后挂楮锭,灿灿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五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这是多么生动的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画!可见此俗古已有之。

  《帝京景物略》的这段文字引用得好,它再现了古代清明扫墓的生动情景。

  但仔细斟酌这段引文之后,觉得此段引文个别地方的断句似乎有误,且有一个别字“搕”。

  于是上百度查了许多介绍“清明”的文章,发现都有此段引文。除了网上“搕”作“榼”外,其余与上述引文都一样。由此看来,上述引文可能是转引自网上的资料。先说“搕”与“榼”这两个字,是同音而不同偏旁,其意义是有别的。前者是把东西向别的物体上碰,使附着的东西掉下来,是动词;后者是古时盛酒的器具,是名词;是混淆不得的。这可能是打字所造成的笔误,有时候也是难免的,但应该予以勘误。那么,原文到底是怎样断句呢?近日就去查阅一本[明]刘侗于奕正著、孙小力校注的《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月第4次印刷),原文如下: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灿灿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五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102页)

  网上的许多引文最后一句都只到“列坐尽醉”为止,比原文少录了最后的三句,这样扫墓过程的情景就有余意未尽之嫌。现就这个校注本的原文来看,“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句的点断,还是有错误的。“焚楮锭次”句是何意思?不可解;“焚楮锭”才可说。因此,“次”字不能断,而应该断在“锭”字上,即“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楮锭”是用纸钱糊成的“金银元宝”;焚楮锭,即焚化“金银元宝”。“次”是表示次序,“其次”之意。这种用法,也可以从原书本节的开头找到内证。其文写道:“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前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佐、耆老、学师儒,府上下衙皆骑,丞尹輿。”(99页)显然,下文“次以纸钱置坟头”句的“次”字,与上文这四个“次”的用法是一样的。“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即先在坟前焚烧“金银元宝”,其次用纸钱压放在坟头上。另外,“列坐尽醉”句,应该用分号;“有歌者”句,绝不应该用句号,而应该用逗号。即:“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

  看来我们写文章转引时,应该有必要核对一下原文;而引用古书时,还要审视其断句标点是否有误,以免以讹传讹。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