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戴祥滋

2009-07-03 12:09:00来源:未知  作者:fqxww.com
  

  戴祥滋(18701958) 字吉云,福清音西镇云中洋村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早年侨居印尼。民国时期,福清成立华侨协会,他被推选为会长。
  

  民国9(1920),他发动侨胞捐资,在县城孔子庙创办华侨小学。
 

  民国17年正月二十九日,福清城关发生特大火灾,数百住户遭难。为防患于未然,祥滋慨然捐资于民国19年创办福清县救火会,并赴印尼筹募巨款购置灭火器,还亲自到上海购置两台手摇灭火机(水龙)
  

  民国时期,福清通往闽侯、长乐县的道路,要越过可洛溪,水深过膝,平时行人要涉水过溪,遇上洪水,危险殊甚。祥滋于民国25年,捐资5000多银元,在可洛溪上建造一条长58米、宽2.45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名为可洛桥。与此同时,还独资修建小桥街、后埔街的下水道,并在后埔街的路面,以废弃的城墙石铺设,工程费用达2万元,群众感其德,以其别号命名后埔街为吉云路,并立碑纪念,上泐戴祥滋先生修路纪念碑
  

  民国时期,祥滋老家云中洋周围13个自然村没有一所学校。他独资创办云中小学,独力承担学校一切开支,直至共和国成立,由人民政府接办时止。他带头并发动侨胞集资为县立初级中学(现福清第一中学)修建一座宿舍楼。同时还捐款支持兴办文光高级职业学校、玉融小学、融城小学和西园小学等。
  

  抗日战争期间,祥滋不辞辛苦,偕同郑忾辰、俞兆复等出洋筹集巨款,支援抗战。民国348月日本投降后,祥滋任华侨协会名誉会长,其子戴圣昌任会长。
  

  民国35年,*地下组织在云中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祥滋自动捐款献粮,把房屋让出供地下党人员使用。并把家中自卫用的长短枪20支连同子弹1500多发,悉数交给游击队,还缝制黑色服装30多套送给游击队员。
  

  民国37年,国民党军队围剿地下党游击队时,祥滋不顾自家安危,毅然掩护受伤的原闽中游击支队副司令员陈亨源,为之延医救治,供奉茶饭。陈亨源伤愈后,他还资赠黄金数两,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共和国成立后,陈亨源任闽侯专员公署专员,曾亲自上云中洋向祥滋致谢。
  

  祥滋晚年经常住在云中洋老家。对于乡人告急借贷的,皆以茶饭接待,并尽可能满足其要求。还先后施舍棺木200多部。家中常购备一些常见病的中西药品,供穷人疗病。
  

  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福清县政协委员。1958年逝世,亨年88岁。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