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明、清之间万安城文人概略

2017-03-08 08:37:45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魏名庆

  (作者:魏名庆)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来福建制置沿海,“二十年筑城十六,增设巡检司四十五,分隶诸卫。是时五卫十二所,有镇东卫万安所当要害。”引文中的话出自清初万安所军户出身,后以举人身份任陕西石泉知县的文人涂之尧的《故乡风物记》。

  从上文可知,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福清六十都南端的海边筑城,作为万安守御千户所的所城。是时万安所正千户、副千户、百户,多为江苏、安徽等省人,他们拖家带口,来福清安家。每家一人世袭为军人,其家人则“执四业,不为军”。因而,家中没有世袭从军机会的男孩,往往被送去书斋读书,希望考取功名,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但是,明代三百年间,万安城的书生,最多获得秀才、太学生之类的功名,没人能中举人,更不要说进士了。涂之尧在《故乡风物记》一文中分析万安城有明一代无一科目的原因时说:“……弹丸之地,而千百户世世食禄,冠带无穷,尚能发科甲乎?”涂氏认为,老天已经给部队官兵以吃皇粮的优待,不可能再让这些人家得到通过读书考试取得功名的好处,而且万安城地处海隅,“好学之士寥寥”,缺少做学问的氛围、条件,中举人进士自然不容易了。

  涂之尧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到陕西石泉任县令。在陕西任上,他曾作了一首无题诗,全诗为:“暑退凉生风力柔,沙平月白坐江头。秦山故向樽前起,汉水如归天上流。竹簟受光倾北斗,柳条移影入西楼。江城夜尽无征战,渔火滩声唤客游。”这首诗描绘了太平盛世汉江两岸夏天美丽的夜色,使读者如临其境,作者深厚的功力自不待言。

  明万历年间,出个太学生叫欧应昌。传欧氏是举人,然而从《故乡风物记》中“明世三百年来无一科目”的说法可知,此说站不住脚。

  万历三十八年,欧氏修成《瑞岩山志》,还写两篇散文,题为《游瑞岩山记》和《开桃花洞记》。《瑞岩山志》收入他自己的诗歌16首,含七律两首,七绝四首。其中《白莲池废址》全诗为:半亩秧田接野陂,逢人空说白莲池。绿钱一自泥中没,香粉多年水面辞。春思难成生草梦,蛙声如诉采菱诗。青山胜迹还沦落,独上平桥有所思。《谢伯甸过访山中》的全诗为:鸟下庭荫夕照斜,寺门一犬吠篱花。殷勤慰问凭双屐,千载风流忆谢家。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不管是写景还是应酬,作者都能做到挥洒自如。

  明代万安城有一个茂才叫沙起云,他曾作一首七言律诗,题为《重九前一日集饮茶林寺,喜晤不敏禅师,次郑孔直韵》,全诗为:菊酒耽人兴倍奢,东邻西舍又山家。云深萝薜僧如故,客倦风尘髩已华。红入数株村落树,青浮几点夕阳鸦。鹤林佳节明朝近,惆怅当年烂漫花。一个偏远乡间的小茂才,竟有此大手笔,不由使人惊叹。

  明代万安城还有个茂才叫沙升铉,曾作《山斋秋怀寄弟五首》,末首云:孤馆秋来尽掩扉,徘徊独对夜灯微。有书堪读贫何病,索酒为欢醉不饥。未得出头同茧屈,倘经点眼看龙飞。青天无限乘槎客,好趁风清步月辉。作者满腹辛酸令人触目惊心、潸然泪下。时万安城不知多少秀才在府试的独木桥上落水,像蚕一样蜗居茧里,渴望得到援引、拔擢。诗人想象奇崛,比喻精当,形象地道出无数落第秀才的心里话。

  到了清代,万安城中除了考中举人的涂之尧外,比较有名的文人就是茂才詹乔和太学生詹探源。

  詹乔号少南,是咸丰年间的增广生。所谓“增广生”就是在定额以外录取的生员。他编纂了《万石山志》。詹氏擅长古风,曾作长达46句的《十二月初旬同兄繁叔携弟侄辈往佳乐村探梅》和71句的《十一月廿三日同江六余甫林七介亭于莲峰楼上赏雪感作长歌兼赋别》等篇什,皆有意趣。

  詹探源留下的诗作主要是律诗,题材很丰富。他曾到过浙江温州、瑞安、永嘉,都留有诗作。写本土风物的诗,使人感到很亲切。如《题赠镜柄村老翁》,共二首。其一云:老翁闲望倚墙头,留坐欣闻姓氏欧。桑梓谊征先世厚,葭莩亲溯外家优。杯盆真率豳风见,杖履逍遥画景消。年已古稀偏矍铄,自云尚足服田畴。其二云:老屋横开碧嶂斜,溪回石瘦树槎岈。拨云示我收山药,汲水呼儿洗地瓜。妇女避人方罢织,鸡豚知晚各返家。转嗟梗迹居犹浅,何以兹间远世哗。当年,今东瀚镇镜柄村是欧应昌亲人聚居地,欧家与詹探源家族有瓜蔓亲,作者在诗中作了暗示。

  笔者相信,明、清两代万安城文人辈出,创作的诗文数量十分可观,今天人们能看到的百不及一。他们在诗文方面的成就,应为“福清为海滨邹鲁”说法的一个佐证。

  另特作说明,文中“茂才”即秀才,“太学生”是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生员。明、清两代凡有资格在国子监读书的,都叫“监生”,如欧应昌即为“监生”。“监生”一般由各省选送,或由皇帝特批,也有通过捐纳而取得“监生”资格的。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