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晚秋之美

2016-11-23 15:48:18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林国雄)  大自然似乎特别钟爱晚秋,赐予她浓浓的诗意,古往今来,千里清秋不知惹得多少诗人为之吟咏不已,诸如“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这些诗句抒发了诗人心中敏感的“秋情”,从而让晚秋多了一份诗意的美。拉丁谚语:“四季之美尽在晚秋。”疏疏朗朗的晚秋凝聚了四季美的精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唐代诗人王勃眼里,大自然在这深秋时节,水尽潭寒,淡烟凝结,暮霭绛紫。晚秋之水光山色是那么富于变幻,由淡渐浓,淡雅而浓重,恰如苏轼形容杭州西湖:“淡抹浓妆总相宜”,彰显晚秋贵妇般的高雅之美。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晚秋之山峦绚丽斑斓,仿佛一幅幅迷人的油彩画,“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陶醉得诗人杜牧流连忘返,禁不住深情地赞美起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风愈紧,枫叶愈红。晚秋呈现出来的依旧是春天般的勃勃生机之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晚秋之气象雄浑而壮阔,诗人们目之所及,山山黄叶飘飞与奔腾不息的长江流水。大自然在这疏朗的清秋季节里,展示出来的仍是震撼人心灵的力量之美……当然,晚秋之美不能忽视那醉人的秋草。

  “秋枝秋叶秋草黄,闲看秋草舞夕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深秋的“狗尾巴”草。山坡上,田塍边,毛绒绒的黄“尾巴”籽儿饱满,高高挺出草丛,在寒冷秋风中摇晃着,哆嗦着,却并不被折断。我们走过路过,总要顺手抽它一枝两枝、一把两把,用掌心轻轻摩挲,感觉像羽绒般绵柔,又像在抚摸小狗的尾巴。玩够了,顺手扔在路边,它的籽儿便落满一地。第二年春天,地上定会长起许多狗尾巴草,青青葱葱,又开始它新一年的“使命”。更令人敬佩的是狗尾巴草不择地而生,而且似乎颇有“遗世独立”的风范:长在瓦屋顶上照样活得自如。它与“瓦莲”为伴,站在破旧的瓦屋檐前,抖抖索索把干瘦的根须“深深”扎进瓦缝间,在生命的季节里靠雨水浇灌,露珠滋润,走过春夏,迎来秋冬,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完成生命的轮回。其实,所有秋草给人的感觉便有那么一点“遗世独立”的“草骨”,平凡而倔强,乐观而多情。你看,漫山遍野的,在阵阵瑟瑟的秋风中渐渐由碧绿而苍绿,继而从草尖点点斑斑枯黄下去,直至整叶整株干枯,默默接受强劲秋风的洗礼,或低眉吟唱,宁静而执着;或昂首高歌,淡定而乐观。而当它们一株株一片片连起来的时候,一件色彩斑斓的“秋衣”便覆盖在大地母亲身上,蓬蓬密密,婀娜多姿。虽有枯黄之意,却成为深秋里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因为,那蓬蓬密密的秋草尽管失去往日青葱的风采,却以秋草的“风骨”与灵魂向大自然骄傲地宣布自己一春一夏的使命完成。“不与秋天分秋色,自是秋色满衣裳”,秋草因拥有“骨气”而宁静多姿,恰如人生因拥有不苟同流俗的风骨而淡定优雅。

  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人生论·论美》一文中写道:“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的确,人生的晚年好比季节的晚秋,默默而执着地走过生命的春夏季节,完成属于自己人生应有的使命,欣然迈进“晚秋”。这让我想起重阳节那天在五马山游玩时遇见的一队登山老人,精神矍铄,有的拄着一根长长的甘蔗,有的拄着坚实的手杖,有的举着手机、相机,或温馨地相互牵着手。他们虽一脸“沧桑”,却像年轻人一样满怀兴趣,娴熟地拍这拍那,步履从容而坚实地踏着每一级石阶,走走停停,爽朗的笑声一路回响在弥漫着疏朗的清秋气息的山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头上的红色旅游帽,在两旁葱郁苍翠的松树映衬下,远远看去,多么像一片片火红的枫叶!我不禁想起杨朔的《香山红叶》里一句话:“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是啊,枫叶经霜而更加鲜艳,多姿多彩;人生因阅历而更加成熟,优雅练达。

  人生之美尽在晚秋!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